說起對戰爭的反思,這方面美國人絕對出類拔萃,人家那電影拍的,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刺刀,殺戮的同時不忘反思戰爭的傷害,動不動就以上帝的名義,感情上帝就是美國人。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
歐洲也是從世界大戰之後才開始了對戰爭的反思。
這是好聽的說法,說難聽點就是打怕了,人類繁衍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打打殺殺上千年也沒見歐洲人反思過。
羅克對待敵人的方式就跟***一樣,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羅克的任務是送他們去見上帝。
對於《非戰公約》,羅克也沒抱太大希望,能起作用就起,起不了作用,也能給羅克提供一個干涉的藉口,這就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16國舉行會議的時候,羅克和柯立芝的討價還價也在進行中。
柯立芝希望羅克能遊說英聯邦,向美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從而使美國商品全面進入英聯邦。
羅克同樣希望美國能進一步放開對南部非洲資本的限制,可以讓南部非洲資本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發現了沒有,羅克和柯立芝都對自家的企業有着巨大的信心,都認為可以憑藉資本的力量攻佔對方的市場,只不過柯立芝的信心是建立在整個英聯邦,羅克的信心則是在南部非洲。
柯立芝還希望羅克能開放伊麗莎白港,作為對等,美國將對南部非洲資本開放南美市場。
羅克真的很奇怪,不知道柯立芝有什麼底氣提出這樣的要求。
伊麗莎白港是阿丹公司的私有財產,南美可不是美國的國土,這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關鍵還是關稅,之前南部非洲和美國通過幾次談判,把雙方的關稅已經降到15%,羅克現在希望能將關稅降到5%甚至更低,這樣會更有利於雙方的貿易。
柯立芝同意降,但是不同意降這麼多,關稅是美國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美國為了保護本土企業,出口關稅很低,進口關稅很高,給南部非洲的15%,本來就是網開一面,如果降低到5%或者更低,那麼南部非洲商品會對美國本土形成極大的衝擊。
畢竟南部非洲企業的成本在哪兒擺着呢,就算美國企業可以大量使用墨西哥人降低成本,那也沒有非洲人的成本低。
羅克不着急,落櫻湖畔的家裏每天都有宴會,洛克菲勒、摩根、梅隆、甚至愛迪生、馬可尼都被羅克邀請,和柯立芝相比,他們才是美國的實際掌控着。
和洛克菲勒、摩根們相比,羅克名下的財產有過之而無不及。
別看洛克菲勒名下的石油公司多,加起來體量都不如阿丹公司大。
摩根也一樣,雖然羅克名下沒有鋼鐵企業,但是羅克名下有礦啊,皮爾巴拉和鐵四角都是尼亞薩蘭公司和蘭德銀行聯合投資的,羅克如果願意,分分鐘就能建起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
1901年2月,卡耐基以5億美元的價格將卡耐基鋼鐵公司賣給摩根,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金額最高的單筆收購。
當時的卡耐基鋼鐵公司擁有2萬員工,年產量超過英國全國的鋼鐵產量,佔美國的25%,年利潤4000萬美元。
摩根收購卡耐基鋼鐵公司之後,聯合其他十幾家鋼鐵企業成立了美國鋼鐵公司,一度控制美國鋼鐵產量的65%,並通過遊說,促使美國政府在1913年將鋼鐵行業的關稅完全取消。
注意這個時間點,1913年正處於軍備競賽關鍵階段,美國這時候取消關稅,是為了更好的向歐洲傾銷。
在此之前,美國的鋼鐵企業就是依靠着關稅保護,才在和英國鋼鐵企業的自由貿易中逐漸強大。
當美國的鋼鐵企業實力徹底超過英國鋼鐵企業之後,美國就將關稅乾脆取消,這操作也是老雙標了。
結果世界大戰期間,法瓦爾特鋼鐵集團快速成長,依靠更先進的技術和更低廉的價格,對美國鋼鐵公司形成強力挑戰。
這時候美國政府的騷操作又來了,1918年,世界大戰還沒結束,美國就重新將鋼鐵進口關稅規定為25%,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遏制法瓦爾特鋼鐵集團進入美國市場。
南部非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