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眼神越過孫權,看到跪在地上的孫翊。孫翊死死盯着孫權的後背,眼裏的恨意都快凝出冰來了,可當他發現孫策也看向自己的時候,連忙收回了眼神,繼續恭謙地跪在地上。
若是為了江東的穩定,孫策知道自己應該直接賜死孫翊才是對的,但孫策下不了手,孫翊再不堪,卻依舊是孫家子弟,是他的兄弟,是阿父和阿母的血脈。
他只能寄希望於孫權能夠壓制住孫翊,令其可以安分守己,而孫策知道,孫權有這個本事。
最後他要叮囑孫權的事情是關於張昭,「張昭雖是忠臣,卻不可令他功高蓋主。阿兄我把公瑾留給你了,他會是你手裏最順手的刀。」
孫策是病了,並不是瞎了,他並沒有吩咐孫翊來,但張昭等人還是將他帶來了,意圖為何,他心裏清楚。
若他選的是孫翊,孫翊乃是將兵之才,與他相似,善軍事之道,而不善治內之道。孫家幕僚之首,依舊為張昭,甚至將來孫家之言究竟出於孫翊還是出於他張昭,也就是個未知之數。
但孫權不同,他才是真正的將將者,江東之地只有留在孫權的手上,才能保證留在孫家手中。
張昭是忠臣,可忠心的對象是孫策而不是孫權,就像張昭未經孫策的允准,擅自將孫翊喚來,他自以為對江東的忠心,卻也可能為江東埋下禍根。
孫權年少統業江東,張昭對他來說,是助益,也是威脅,人心難測,孫策不敢也不能將江東立足的所有籌碼全部都壓在一個人的忠心上。
孫策拉着吳老夫人和孫權的手,給了最後的交代,「兒子天年已盡,不能侍奉阿母終老,是兒不孝。往後仲謀主事,還望阿母能朝夕訓之,勿蹈兒之覆轍。
而身後舊人,無生養則放之,有生養者切勿輕怠,徐氏殉孤於地下。宗族之中若敢有生異心者,眾將共誅之,骨肉違逆,不得入祖墳安葬。其餘諸事,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每說一句話,都不得不停下喘上幾口氣,最後兩句話,他是看着孫翊和張昭說的,是忠告也是警告。
囑託完這一切之後,他躺在床上便失了力氣。
孫權一一都點頭應下,哽咽道,「阿兄說的,我都記住了。」
孫策連道了三聲「好」,便再沒了力氣,他躺在榻上,眼神卻看向屋裏的那張堪輿圖,那是他此生的不甘和未竟的事業,他為之奮鬥了數年,也曾以為不止如此數年,他會用一輩子的時間,讓江東的將軍踏遍這上面的每一寸土地。
而如今,他心心念念的江山卻無法留住他的性命。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竟感到一陣虛空和茫然。
他輕聲喚了幾聲阿父,就累得合上了眼睛,並且再也沒有睜開過。
建安五年的十一月中旬,孫府合府蒙白,吳郡百姓皆着孝服,婚嫁之事暫停三日,全城哀樂環繞。
而在往後的史官筆下,也只留了短短的一句話,寫完了這位江東小霸王的結局。
策卒,時年二十六。
這一夜,看着被穿上壽衣的孫策,吳老夫人幾度哭得要昏厥過去,賜死徐氏的事情又落在了喬瑋的身上,連小夜也都看不下去了,出了屋子就小聲抱怨道,「為何這些難辦的事情總是交代細君去辦,這府上那麼多忠心能幹的老奴,哪個不都能用呢!」
徐夫人到底是吳侯遺屬,雖有孫策遺囑在手,但到底還有名分在身,尋常的侍女和侍從也都不敢輕易對她不敬,吳老夫人安排喬瑋這個江東現任話事人的夫人去處置此事,也是意料之中。
這也是喬瑋不喜管家的緣故,無論什麼麻煩事兒都是你的事兒,什麼好處名聲,也落不到你的身上。純屬是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吳老夫人這是想讓喬瑋去做這個惡人,好留得自己一個慈愛仁德的名聲。
不過喬瑋也沒那麼傻,吳老夫人有她的算盤,喬瑋也有自己的打算。
「你去請袁小婦來,就說我有事相求。」
袁琅琅身為妾室本就是沒有資格出現在正堂上為孫策哭靈,孫家的一眾妾室和下人們烏壓壓的一片,都是安排在側屋裏跪着哭,聽到小夜來請,自然是先抹掉眼淚,先去見了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