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理念不合
對此陳青兕是有不同的意見,當然以民為本並不是錯。
誰都想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哪怕是尸位素餐的達官貴胄,也是如此,只有天下太平,他們的小日子才能過的舒坦。
只是這天下並不太平。
這個世界也不只有大唐一個國家。
文明與野蠻的碰撞這是必然的規律。
野蠻一旦戰勝文明,那文明的下場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
且不說金滅北宋,元滅南宋,清滅大明造成的殺戮,就百年前的兩晉南北朝胡人橫行的時代,都是妥妥的災難。
閉門造車,固步自封,最終的結果只會讓他人超越。
不過陳青兕並未說話,這個時代需要有主戰派,也須要有反戰派。
如果滿朝都是主戰派,一遇到事情就想着武力解決,那也不成。
忘戰的危險,非常可怕,但好戰同樣是有風險的。
有一些反戰的聲音,在廟堂上拉一拉,防止主戰派上頭,給予一定的約束,對於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
陳青兕政治覺悟很高,故而並未說話。
卻不想李敬玄突然出聲問道:「陳先生對此有何看法?」
李敬玄這一問,也讓張文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張文對於陳青兕很是欣賞,不只是因為三受降城為朝廷節省下上億經費,還因為他的《憫農二首》,因為他在青溪縣、桐廬縣的所作所為。
張文現在已經在行宰相之事,離登宰相之位就差半步,
如果陳青兕與之志同道合,他很期待與之共事,兩人一起為萬民蒼生謀求福祉。
這也是李敬玄特地詢問陳青兕的原因。
李敬玄與張文共事不過短短半年,但為其心系蒼生的德行操守所感召,願意追隨左右,一同為天下蒼生出力。
李敬玄知張文的心思,特地提出來,試探一下他的看法,以便確定是否為同路人。
陳青兕想了一想,說道:「在下卻有不同的看法。」
張文、李敬玄乃至於李弘都將目光落在陳青兕的身上。
張文洗耳恭聽。
李敬玄眼眸中卻有一絲不滿,也沒有開口,耐着性子聽着。
陳青兕道:「將改養馬地為民田,此舉確實可以緩解關中糧食危機。卻不知張詹事、李詹事丞是否想過一點,天下府兵以關中為首,每有戰事,關中府兵首當其衝。若關中無足夠的戰馬供應,兵士騎術訓練不足。在戰場上因此吃了敗戰,損失幾何?這該如何計算?」
大唐折衝軍府集中設置於關中,大致佔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為河東、河南
唐軍能夠戰無不勝,與兵卒的配置戚戚相關。
唐軍作戰,上到騎兵,下至步卒都有軍馬供應,有的還不止一匹。
如精銳的重甲步卒與重甲騎兵這些核心強兵,他們出戰一人至少兩匹馬,一匹自己騎乘,一匹用來背負鎧甲。
如電視演的那樣,將官穿着鎧甲行軍,那都是扯淡。
古代猛士膀大腰圓,自身體重兩三百斤,再加上數十斤的鎧甲,十數斤,甚至數十斤的武器,耐力再好的戰馬也受不了背着四五百斤的玩意奔走了一路,還能投入戰鬥拼殺。
相比牛驢這類牲口,馬的生命力是最弱的。它受不了長時間的超重負荷,牛驢累癱了,休息一陣能夠緩過來。馬一旦累癱,幾乎等於去了大半條命了。
唐軍作戰,最大的消耗不是人,而是戰馬。
為了民生,一些不必要的養馬地確實可以改為田地,但是關中渭南的養馬地決不能改。
這裏是大唐的核心
歷史上李隆基就幹過這樣的蠢事,因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