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閱卷等待
經過此事,科舉再無波折,於第二日,順利結束。
對於考生來說,走出考場便是結束。
成績如何,聽天由命。
但對於陳青兕來說,考驗才真正開始。
糊名、譽錄,預防作弊的關鍵,不能有一絲差錯。
負責糊名之人,在禮部將所有考生卷子名字遮掩蓋印,然後如軟禁一般,不得出院子,更不許見外人。
抄卷官在太常寺,將所有糊名的卷子都抄錄下來。期間任何人不得破壞糊名,但有損毀,即刻問責。
閱卷官憑抄卷官所寫的卷子定分,以此來杜絕考官通過字跡或者記號什麼的來辨認考生身份,將可能的舞弊行為都扼殺在搖籃之中。
其實有張良計,便有過牆梯,科舉之所以在後世如此複雜,就是因為有奇人一次次的破解制度,逼得朝廷不斷的完善改革。
任何制度不管他多好,只要用久用多了,就會有漏洞出現,需要不斷地修正改革,才能長時間的使用。
便如此次科舉,在很多方面需要整理經驗。
但別的不敢說,至少這一次考試,在公平上是有保證的。
就這糊名、譽錄製度以及實行起來的彎彎繞繞,那都是幾百年的經驗心得。
或許在將來有高手尋得其中漏洞,但至少這一次沒人有這本事。
別說他人,至少陳青兕這個主考官他都沒辦法作弊。
如果真能暗中搞鬼,李治親自過問的殿試,他無法決定,可這省試的名單,非得內涵一下。
狄仁傑第一,張柬之第二。
就他倆的能力歷史地位,百年後誰不說一句陳青兕慧眼識英傑?
可惜
陳青兕自己也無法左右考生們最後的成績,就算是主考官,在抄錄的卷子沒有全部評分完畢後,才能解觸正卷,確認考生姓名,然後放出榜單。
對於閱卷官的評分機制,陳青兕並沒有更改。
畢竟這是古代,關於數字上的統計越複雜越容易出錯,化繁為簡未必不是好事。
這個時期的閱卷官並不給卷子打詳細的分數,而是憑甲、乙、丙、丁四個等級,對應後世就是優、良、中、差。
每個閱卷官根據自己的標準,給考生的試卷評分,三張卷子,帖經、策問、雜文,誰得的甲多,誰就位列前茅,如同獎牌榜單一樣,不計較整體成績,得甲多之人為先,得甲數量一樣,再來看後面的乙、丙的數量。
如果都一樣,就由主考官來決定誰的排名靠前。
畢竟身為主考官,還是有一定特權的。
在糊名制出來以前,因為可以看着名字打分,所以會出現行卷巴結考官的習慣。
現在名字都給糊上了,連字跡都無法辨認。
閱卷官也只有公允的評分。
只是兩萬考生,六萬份卷子,每一個閱卷官都要認真批閱,真是辛苦他們了。
沒錯!
陳青兕作為總攬全局的主考官,並不直接參與閱卷。
他的最後任務是從一群成績相近的人卷子裏,排出一個名次。
便在省試榜單放出來的前夕,狄仁傑三個字已然家喻戶曉。
此次科舉規模之盛大,遠超以往,話題性十足。
兼之各種情況不斷,有作弊有冒領,還有考試的時候受不住壓力發瘋,更有甚之在凌晨時分在貢院裏放火。
這些事情一件件話題性十足,都是長安士紳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毫無疑問,貢院放火是最吸引人注意的。
而狄仁傑一個普通考生,居然在考場上協助主考官陳青兕破案,將此事之離奇,推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