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淵是投機者,所以他想勾搭趙玉山,以求得到對方的支持。
不得不說,朱景淵看得很透徹,因為趙玉山麾下聚的那些人,多數人也是想升官發財的投機者。
和朱景淵相反,太子獲得了士大夫普遍的認可,就必須以這些人立場為立場,所以他天然跟趙玉山走不到一起。
朱景源知道跟趙玉山作對,等同於跟自己老爹過不去,可東宮學士外加清流大臣們,每一個都來勸他要主持公道,讓朱景源根本沒得選。
他若執意不聽下屬勸告,那最後就得落個眾叛親離。
最後的結果是,不需要朱景淵來推,他自己就會倒下。
當然了,說到底還是怪朱景源手腕太差,否則哪會被臣下給轄制住。
七月初二,朱景洪已出了玉門關,這已算踏上了準噶爾的地盤。
也就是這一天,他接到了寶釵的回信。
情況與他所料不差,朱景洪直接吩咐了余海,讓他親自去一趟武威,大張旗鼓的勸王培安以大局為重。
是的,在該表態的時候,朱景洪不會遲疑。
至於王培安聽不聽勸,可就不管他的事了。
但值得說明的是,朱景洪不是站老六,而是站趙玉山背後的皇帝。
當然,此事可以用老六做擋箭牌,讓朱景洪不至於把另一邊得罪死。
這件事他早就想好了對策,所以操作起來是輕車熟路,反倒寶釵提到的蘇州府同知,讓朱景洪格外的重視。
寶釵的處置堪稱完美,朱景洪也安心了許多。
此刻的他,正騎馬趕赴關外二十里處,京營步軍主力就駐紮在前方。
近兩個月,清海行都司主力,以及抽調的蒙古女真各部,都已經跟準噶爾軍隊交過手。
而且會戰規模已達上萬人,雙方稱得上是互有輸贏,已經處於決戰前的最後階段。
相比於準噶爾,朝廷這邊稱得上是勞師遠征,所以必須要主動出擊儘早結束戰鬥,所以才放棄長城天險出關備戰。
否則守在關內拖下去,跟以前一樣耗個幾年,且不說大明會不會拖垮,至少天朝上國的臉是丟盡了。
那樣一來,可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次和寧煥祥一道出來,朱景洪跟他聊過很多次,所以很清楚這位總督大人的難處。
皇帝給他的期限是,務必在今年內評定叛亂,如今七月他還只剩半年時間。
想着寧煥祥的糟心事,朱景洪已看見了前方軍營。
他已提前派了人去傳話,所以得知消息的京營將領們,此刻全都來到了營寨門口迎接。
京營如今是揚威中衛、果勇左衛和耀武右衛進駐西北,分別來自揚威營、果勇營和耀武營,共一萬五千戰兵。
此刻駐紮在此的軍隊,便是果勇左衛和耀武右衛,他們稱得上是精銳半火器軍隊。
此刻站在營寨門口的,很多都是朱景洪的熟人,比如已任參將的侯璟和王傑。
朱景洪才下了馬,提前下馬的孫紹祖就連忙跟上,從他手中接過了韁繩。
這時一眾京營將領迎上前來,單膝跪地向朱景洪行禮。
「參見十三爺!」
走到近前,朱景洪笑着說道:「諸位請起!」
眾人起身之後,朱景洪便對面前一人說道:「陳指揮使,半年沒見你已見發福了,看來這準噶爾的牛羊,比之關內更養人啊!」
被他提到的陳寶祥,乃是果勇左衛指揮使,如今已混上二等子的爵位,勉強算是擠入勛貴圈了。
「十三爺這話,着實令臣汗顏!」陳寶祥面露尷尬。
「我是知道你的,歷來愛兵如子,你吃的好底下士卒想來吃得好,如此必定能打勝仗嘛!」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這個時代的京營和侍衛親軍,作戰時的待遇比平時還好,讓被抽調的部盟土司諸軍羨慕不已。
朱景洪一邊說一邊往前走着,在場眾人紛紛跟他見禮,而他也一一的點頭回禮。
前來迎接他的將領起步是參將,其中僅有幾位勛貴晚輩出任的千總,所以人數也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