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傳說中,以《齊東野語》所記的那個「十脰九頭」的模樣最為嚇人,試想九個鳥頭之外,還有一個鳥脖子在那裏流滴鮮血,那多麼可怕?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認為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否則九頭鳥會吸走小孩子的魂氣,現在一些地區還有相關保護小孩的民俗。有些傳說宣稱九頭鳥的每一個頭擁有一對翅膀,結果18隻翅膀互相擠兌、導致全都派不上用場。歷史上,周朝、荊楚的確是死對頭。西周時周昭王率軍親征鬼方等地,竟無故死於漢水之中,成為異鄉之鬼。周朝人對荊楚人分裂國家行為之恨可想而知。我們知道:一個民族的神,在它的敵對民族那裏必然會被說成妖。象埃及大神沙特,在希伯來人《聖經》中就變成了撒旦。我國東夷部族之神蚩尤,在華夏族那裏便成了能飛沙走石的妖怪,周朝人將楚人的九鳳圖騰說成妖怪,並編出天狗斷其一首的故事,也符合這條比較神話學的基本規律,至於是周公本人確有此事,還是民間傳說附會於周公身上,那倒是無關緊要的。明代劉基所著《郁離子》一書有《九頭鳥》一文,寓意在九頭鳥「一頭得食,八頭爭食」,諷刺了不顧全大局,不識大體,目光短淺,自相殘殺之輩會自作自受,自吞惡果。
九頭鳥的傳說起源甚早,傳播極廣,在久遠的傳播之中,各時代各地區差異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難。從現存古籍文獻中,我們找到幾個起源。
《廣韻》:「鶬鴰,《韓詩》云:孔子渡江,見之異,眾莫能名。孔子嘗聞河上人歌曰:『鴰兮鶬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長兮。』」這種「一身九尾」的鳥,曾經被孔子看到過,當時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覺得它非常怪異。後來有人將它叫做「鶬鴰」,也就是貓頭鷹一類的鳥類。九頭鳥也許就是從九尾鳥演變而成的一種傳說凶鳥。
《古小說鈎沈》輯《玄中記》: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
這是最早的關於仙女下凡的傳說故事。仙女下凡之後,穿着毛衣是鳥,脫下毛衣是女。她在與豫章男子結婚生女後,回到天上,後來又把三個女兒都接走了。所謂「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指她飛回天上未接女兒時,再到凡間來尋找女兒。為了防止她把別人家的小兒當成自己的女兒接走,於是中國民間形成了這種對它的禁忌。這個傳說一直延續下來,各個時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
如:《搜神記》卷十四:豫章新豫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雲,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水經注·江水》:陽新縣地多女鳥。《玄中記》曰,陽新男子,於水次得之,遂與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言是鳥多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故亦謂之夜飛游女矣。《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略云:昔有田崑崙者,家貧未娶。禾熟時見三女於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飛去,崑崙攫得小者天衣,遂挾以為妻,攜回見母。經年產子,名曰田章。崑崙被點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屢經懇求,母不忍拂其意,即發藏畀之。女着衣便騰空上天而去,雖母哀號,不之顧也。然終念兒子,乃與二姊復下凡遊戲,冀見其兒。其時田章五歲,受董仲先生教來覓母。三女遂將天衣共乘小兒上天。天公憐憫外甥,遂教其方術伎能。經四五日,兒年已十五矣。天公即與以文書八卷,令其下凡。兒三才俱曉,天子聞知,即召為宰相。後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