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是去年(85年)春節期間,方明華專門給張億謀寫的劇本,經過去年一年的拍攝和後期製作,終於在今年暑期在全國公映。
上映之後觀眾中反響很好,據說影片收入高達110萬,這對於第一次執導影片的張億謀來說,絕對算的上是口碑票房雙豐收。
馬上就要慶祝第二個教師節,由中國影協主辦,西京電影廠承辦的這次創作座談會,也是作為慶祝教師節的一部分內容。
作為編劇的方明華自然在邀請之列。
此時的方明華正在認真看莫岩剛剛寄過來的一個中篇。
按照方明華的要求,所有簽約了「大神約」的作家投稿,無論寫的好壞與否,是否決定刊登,都必須經過他最後審核。
今天看的這本正是莫岩的成名作《紅高粱》。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20世紀30、40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都是正義和邪惡的化身。主人公餘占鰲是一個熱血漢子,身體裏面充滿了正義與野蠻。
在中,莫言塑造了一個在倫理道德邊緣的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英雄,他們做盡壞事但也報效國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着既離經叛道又擁有無限生氣的時代氣息。
方明華沒來到這個時代前看過這本也看過拍的電影,文字確實寫的盪氣迴腸。
只不過.
誰知道其中的某些描寫在後世會引起非議?
忠實原著吧。
放下莫岩的稿件,方明華又看着來自影協的邀請函,這不剛好嘛。
張億謀可以拍這個片子了。
這次電影創作座談會是在西京唐城賓館舉行,參加規格很高,有中宣部、教育部有關領導,時任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夏衍,省市有關文化宣傳部門領導,以及著名影評人《中國電影時報》,名譽主編梅朵,以及西影廠廠長吳天民,以及《一個都不能少》主創人員一共二十多人。
會議就「電影和的改編關係」、「《一個都不能少》電影現實意義」等多個方面展開熱烈的討論。
作為及編劇方明華談了創作心得,特別是去年陪同史鐵聲去秦北高原,看到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一些感悟。
作為導演的張億謀也在會上講述了自己在拍攝過程中一些事跡:演員們在片中都使用了自己的真實姓名,大部分演員在片中的身份也與現實中的身份相一致,為了追求真實感,該片中黑板上的口號都是由拍攝地的鄉村老師書寫的。
著名影評人梅朵也給這部電影很高的評價,他指出該片與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影片的做法有些相似,採用非職業演員,實景和自然光拍攝,大量地使用中遠景、冷靜而克制的長鏡頭,保持空間和表演的客觀和完整性。
顯示導演較高的藝術把控力,現實主義風格,至純至朴;除了藝術水平,影片更大的意義或許在於對社會現實的洞悉。
無疑,張億謀是這次創作座談會中最耀眼的人物,也是國內導演界冉冉升起的一顆行星。
張億謀心裏很高興,也很感激。
他感激兩個人:第一個是吳天民,是他將自己的借調到西影廠,為自己拍着這部片子創造一切條件。
第二個就是方明華,是他專門為自己寫了這個劇本,幾乎是量身定做。這份情他一直記得。
平時大家都忙很難見到,今天是個機會。
老秦人表示感謝的方式也很質樸,首先下館子請客搓一頓,最好是不醉不歸。
今天下午,座談會結束,張億謀就邀請方明華出去喝酒。
「張導,不是剛喝過嗎?」方明華說道。
這年頭無論開什麼會,一般會議結束的時候都要喝酒,故方明華有這麼一說。
「那點酒算什麼?對咱們老秦人來說就是漱漱口,走,我把吳廠長也叫上。」
於是三人一塊就到賓館外一家小飯店,要了一瓶西鳳,四碟下酒菜開始吃起來。
只見張億謀給方明華和吳天民的酒杯里添滿酒,又恭恭敬敬給兩人端起,然後才端起自己的酒杯很誠懇的說道:「這杯
322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創作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