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現在是寫什麼呢?
這個得好好考慮考慮。
方明華仔細分析獲得茅盾獎的六部小說,這裏面除了《李自成》屬於歷史類小說,《東方》可以歸結為軍旅題材,其餘四本都是現實主義題材。
這是必然的。
從建國到現在(80年代初)三十多年,作家的創作都是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特別是大長篇,像改革開放後開始興起先鋒類小說,基本上都是中短篇小說,而且還處於新興事物,否則那篇《太陽照常升起》就不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論。
其實,後面茅盾獎的獲獎作品也大多數都是現實主義題材。
再進一步分析,這六部小說的所描述的內容時間跨度都很大,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從不同角度描寫社會變革波瀾壯闊的畫面。
按照這個思路過去,那麼想獲獎也必須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而且時間跨度也比較大。
原來那些獲得茅盾獎的小說像張潔的《沉重的翅膀》莫言的《蛙》就不當時空搬運工了吧,實際上方明華在穿越前也沒看過。
記得自己原來上大學的時候,文學圈流行這麼一句話:
「想要做個高逼格的文藝青年,要必須知道:法語文學是最適宜的,德語文學充分重視,ri本極少有好作品(春上春樹之流的作品入不了高逼格文青法眼,那是中階文青的讀物。)韓國沒有文學,中國近代可以閱讀,當代作品不主動接觸.
還是人到中年後,從那些所謂的圈子裏出來,看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小說和電視劇感覺也相當不錯。
還有兩部電視劇豆瓣評分很高《闖關東》和《大宅門》,這兩部方明華都看過包括原著。
雖然在當時並沒有獲得茅盾獎,但如果拿來修改修改沒準就行?
沒記住一些具體細節沒關係,只要知道大致情節,人物設定、特別是幾個主角的刻畫,經過這幾年的練筆,方明華覺得自己有把握寫出來。
不一定非要和原著一模一樣。
具體哪一部呢?
方明華看上《闖關東》。
小說以魯省章丘人朱開山夫婦和三個兒子闖蕩關東的故事為主線,塑造了以朱開山、朱傳武等為代表的平民英雄群像。方明華也欣賞李幼斌的出演的朱開山。
整個小說充滿了一種野性味道,相比較《大宅門》講的是燕京的醫藥世家的傳奇故事,多的是鬥爭和陰謀。
還是前者,看起來比較爽。
還有個現實原因,老爸方長河就是東北人!
聽說方家的祖上就是從魯省過去的。
既然決定,方明華就着手準備,還要資料,東北的白山黑水風土人情他並不熟悉,包括那段歷史背景他並不是很了解。
不過這不要緊,問老爸,掌握第一手資料。
當然這還不夠,雖然沒有度娘,但有書可查,雜誌社沒有這麼多資料可以去西大、秦師大去找,甚至可以去省圖書館查閱不對公眾開放歷史實資料,只要拿着作家證都可以暢通無阻。
反正也不急,用一年時間搞個大長篇也足矣。
但沒想到元旦剛過,竟然收到《收穫》雜誌社的一份約稿,讓他寫一篇先鋒類小說。
這天早上,他剛上班,張寶富就拿來一封信給他。
拆開一看,竟然是《收穫》編輯部副主編肖岱的一份親筆信,在信中說非常欣賞在《燕京文學》雜誌上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和《驢得水》這樣題材新穎,寫作手法獨特的作品。
同時也認同他寫的那篇《意識流小說前生今世以及在國內的發展史》裏的一些觀點,所以希望他能再寫一篇類似的先鋒類型作品。
方明華有點沒想到,《收穫》竟然會約稿!
穿越以來,他比較熟的除了西京,就是燕京的幾個雜誌社,到燕京去了好幾次,但從未去過申城。
《收穫》也是當今我文壇四大名旦之一,更重要的他的主編是文壇泰山北斗鈀金!
《收穫》是由鈀金和靳以在五十年代創立雜誌,歷盡數十年的風風雨雨,是國內文壇頂尖嚴肅文學雜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