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說過,在荷里活,有一個幾十年來總結出來的一條公式。
那就是三流的往往能改編成一流的電影,而一流的只能改編成三流的電影。
在過往數十年的發展中,這句話已經被錘鍊成真理了。
但這條真理在小吉伯特的《魔戒》三部曲面前,成為那些改編失敗者為自己開脫的藉口。
奧克利·戴爾看完了電影,有些悵然若失,更多是感到深深的無力。
他算是知道小吉伯特為什麼讓迪士尼否決掉自己的電影發行了,在小吉伯特眼裏,自己那部所謂的史詩電影根本拿不出手。
奧克利·戴爾雖然不算書迷,但也通讀過的。
幾十年來多少人想把這部恢宏的巨著給搬上大銀幕,最終以失敗告終,唯獨小吉伯特做到了。
在奧克利·戴爾看來,小吉伯特在秉持對原著虔誠的態度上,不乏大膽改編的冒險精神。
小吉伯特沒有在托爾金的宏偉敘事當中迷失,而是在繁雜的故事當中理清裏面的線條,剪掉那些枝枝蔓蔓。
只留下最為關鍵的人和事,然後用將近九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小吉伯特不愧是荷里活最頂級的導演之一,能和他比的導演,恐怕在荷里活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
在荷里活,大多數導演都有一顆藝術的心,嚮往藝術的電影。比如獨立電影圈那些電影,就很瞧不起商業電影導演。
但往往這些導演又很嚮往商業電影導演所取得的巨大關注和成績,所以心情矛盾又複雜,一邊嫉妒一邊瞧不起。
很多導演也往往走上一條邪路,製作一些精神分裂,正邪難辨,展現人性複雜而深邃的電影,好體現自己的藝術水準。
所以和部分影評人一樣,獨立電影圈的導演其實對《魔戒》系列很不屑,認為《魔戒》的故事太老套太簡單了。
奧克利·戴爾之前就是混獨立電影圈的,也屬於這樣的人。
但直到他轉向商業電影製作領域之後,才越發的感受到小吉伯特的可怕之處。
很多所謂製作複雜電影的導演都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越簡單的電影,就越難拍攝。
誰敢說在《魔戒》這個故事框架下除去特效技術之外,誰還能比小吉伯特賦予影片那麼多的意義。
善良,勇敢,忠誠,友誼,親情,愛情,團結,責任,承諾,犧牲
基本上你所能想到的人類美好品質,都能在《魔戒》系列電影裏找到。
這些獨立電影圈導演所厭惡的美好元素,被小吉伯特信手拈來,毫不違和的雜糅在這部堪稱偉大的電影系列裏。
看看那些影迷吧,他們為影片歡呼,為影片中每一次勝利歡呼,為每一次分別與犧牲而感動。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但小吉伯特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總能讓觀眾在電影院內坐三個小時,去體驗那些無瑕體驗或者已然忘記的人類的樸素情感。
奧克利·戴爾突然有些後悔,他為什麼跳出獨立電影圈?商業大製作根本不適合自己。
因為他根本就做不到和小吉伯特,把商業性和藝術性做完美的結合。
其實奧克利·戴爾沒想到的是,小吉伯特其實是開掛才如此厲害的。
看到《魔戒:王者歸來》這部電影,哪怕最挑剔的影評人無法否認這部電影的藝術成就,除非他眼瞎。
不過讓奧克利·戴爾沒料到的是,還真有影評人和媒體這樣說了。
最經典的就是《華盛頓郵報》,這家報紙是堅定的反小吉伯特的媒體。凡是有關於小吉伯特的話題,這家報紙總是唱反調。
這次也不例外,《華盛頓郵報》在首映禮之後,就評價《王者歸來》電影:「一部盛名之下的過譽之作,小吉伯特完全摧毀了托爾金的經典著作。」
恰巧相反的是,小吉伯特喉舌《洛杉磯商報》則說道:「一部宏偉巨作的完美終章,托爾金在天堂看到這完美的三部曲電影,想必也會欣慰的笑了。」
看到兩家媒體報紙的公眾一時間有些迷惑,托爾金老爺子到底是該生氣還是該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