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康有個習慣,如果有可能的話,他會希望找個近似的歷史案例,作為參考。
當然,這也只是參考而已。經歷了這麼多事,他也算明白了,哪怕看起來很像的情況下,兩件事也可能有很大不同。歷史經驗用來排除錯誤選項,要比用來直接照抄靠譜。要抄的話,就一定要自己考慮好,然後改改才行。
比如,近現代如何在歐洲建立一個羅馬式的國家,就沒有可以直接照抄的案例。因為這個時期,歐洲基本上是民族國家的天下,這種模式跟羅馬天生就是對立的。再擴散範圍的話,那麼紅帳汗國反而是最近的。
紅帳汗國由幾十個兀魯思組成,但它的國家構建並不是根據地域和民族,而是建立在共同信仰之上。從這個方面來說,它看起來似乎更像大食帝國。當然,這些普世帝國本來就有很多相似之處,確實可以拿來互相參考。
如果沒法構建中原政權那樣的「文明型國家」,像這種,就算是最好的選擇了。紅帳汗國可以成功建立,並且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勢的斯拉夫政權,就已經表現出了這種國家構成的可行性。
至於紅帳汗國的結局,反而不用太在意。因為那說白了就是作死作出來的,只要別菜到那種程度,就不用去擔心。
這個問題,給脫歡他們講,都不難理解,因為說白了就是「一個大汗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草原爭霸的歷史,或許會給人一種軍事能力最重要的錯覺。但實際上,對於汗王來說,軍事水平只要及格就行了。真正決定上限的,是進行組織的能力。
當年成吉思汗就不止一次被人攆着跑,輸給過桑昆,也輸給過扎木合。之所以每次都能挽回敗局,不是因為指揮作戰的表現多傑出,而是他的政治能力在起作用。這也是他比起其他各部首領,最為突出的地方。
後來,整個草原也是被他從頭開始,進行整編,打破了各個部落的界限,以千戶、萬戶進行重新組織,取得了很大成果。在這些政治手段成功之後,蒙古人的戰鬥力才得到了發揮的機會。
同時,他建立的制度,也徹底改變了草原歷史。
在他之前,每過段時間,就會有個新的部落崛起,讓大家都跟着換個名字。但這場改革之後,幾百間就只有「蒙古」了。
他所建立的體系,還走出了大漠,擴散到了整個大陸。以「黃金家族」為合法性旗號的蒙古式汗國一直到20世紀才消失,生命力遠遠超過了之前的各種遊牧部落。如果算上效仿這種制度建立的其他各類國家,那麼這種制度的影響,要遠遠超出了歐亞草原,對於周邊各國都產生了持久而巨大的影響。
所以,其實人家成吉思汗不是項羽或者白起這種人物,而是草原上的劉邦。憑藉着超出同代人的政治手腕,在武力並不是最優秀的情況下,建立了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創造出一個民族。
要不是屢屢遭遇外部勢力打擊,估計會比漢朝還持久,成為萬世一系的合法性來源。
而紅帳汗國的問題,就是出在根子上。
蒙古人當年最出眾的能力,不是打仗,而是拉人。跑到中原能拉攏漢世侯,跑到西亞能拉攏亞美尼亞人和景教徒,跑到草原上能拉攏各個突厥部落所以雖然吃的敗仗也不少,但總是能越打越多,最後戰勝敵人。
但紅帳汗國的拉人能力,堪稱草原之恥。
忽必烈都知道,想站穩腳跟,乃至反攻老家,就要拉攏住漢軍。別看金國和南宋之前表現堪憂,但這不是普通人的問題,是兩邊的官家太匪夷所思。
然而紅帳汗國卻喜歡江南官家,不喜歡漢軍。不但不能拉出漢軍保衛大汗,還把人家逼到對面去了。就這種忽必烈看了都搖頭的政治水平,明顯缺乏一個大汗的基本素養。國祚不如元,也挺正常的。
而紅帳汗國最後的瓦解,也是非常面熟的過程。
北元時期,經常出現太師把持國政的現象。太師原本是元朝的官職,負責管理嶺北行省。但等元朝北遁,剩下的領土大部分都是嶺北轄地了。太師的權力因此急劇膨脹,最後走向失控。直到達延汗時代重新編制萬戶,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在紅帳汗國內部,居然也有個巨大的斡羅斯兀魯思,掌控着汗國絕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汗的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