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彼得大帝當政的時候,為了和歐洲對接,使用了這個希臘/羅馬名詞作為外交場合的正式稱呼,所以國家的名字就成了「嘟嚕嘟嚕露西亞」。此後,一直沿用到他那時候。
至於「斡羅斯」和「嘟嚕嘟嚕露西亞」哪個對,其實也是不好說的。因為這個國家確實有兩套稱呼。
後世把統一之後的羅斯國家稱為「沙俄」,也是一種簡化。
沙皇這個稱呼最早來源於保加利亞,而且不是什麼「皇」,就是凱撒。保加利亞的統治者西美昂通過戰爭,迫使拜占庭政權授予自己這個頭銜,因為他的最終目標,是進入君士坦丁堡當皇帝。
這一舉動,在當時也不是什麼新鮮操作,理論上什麼人都可以當羅馬皇帝——亞美尼亞人已經成功了,而塞爾維亞人會在將來進行嘗試。
只不過,西美昂最後沒打進城,沒能當成全羅馬的巴塞琉斯,所以只好暫且停在這一步,當保加利亞的凱撒。這同樣也不奇怪,因為那個時候的政權,與後世的民族國家並不一樣,並沒有多麼明確的界限。理論上,大家都可以加入羅馬體系,獲得和使用羅馬頭銜。所以,這個稱呼,就在保加利亞傳承了下來。
之後,更遠的斯拉夫人,也學到了這個名詞。
只是,斯拉夫人崛起的時代,東羅馬的勢力已經十分衰落,他們直接接觸的管理者,是蒙古人。所以,雖然使用凱撒這個名詞,但在斯拉夫世界裏,它的意思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當時的文獻里,金帳和他各個支系的大汗也被叫做沙皇。一直到近代,俄羅斯、波蘭等國的公文里,還把克里米亞汗稱為克里米亞沙皇。
伊凡四世當年,甚至搞過一次禪讓表演:他先推舉莫斯科的傀儡卡西姆汗擔任沙皇,過了大半年,再讓卡西姆汗禪讓給他。因此,很多後世文獻會把卡西姆王朝也視為沙俄的一部分。這麼來回折騰,讓人懷疑他這沙皇到底是羅馬的還是蒙古的……
伊凡四世所屬的留里克王朝後來絕嗣,戰亂之後,羅曼諾夫王朝繼承了沙皇頭銜。但羅曼諾夫的開國沙皇,只是伊凡四世皇后的侄子,大概類似於斯拉夫王莽這種血緣關係。這導致羅曼諾夫家族的合法性先天不足,在後來造成了大量的麻煩。
到彼得一世時,他終於受不住,決定出走,在北方芬蘭灣邊建立了新首都彼得格勒,並且使用歐式的「英培拉多」頭銜,相當於自創了一個新法統。國家的名字,實際上應該叫「英培拉多的嘟嚕嘟嚕露西亞」。
從「羅斯人的凱撒」到「露西亞的英培拉多」,實際上已經是兩套東西了。至於到底哪個更算數,真不太好說,因為很多時候,包括官方場合,他們也是兩個都用。
明朝幾乎沒有和這個國家接觸過,清朝倒是接觸的很早。但清朝把俄國統治者,直接叫「察罕汗」,意思是「白汗」,迴避了這個問題。
後來,「白汗」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新成立的紅帳汗國,用的又是一套新法理。在這套敘述中,「嘟嚕嘟嚕露西亞」稱為紅帳汗國下面,一個兀魯思。
但紅帳汗國也很不穩固。早期,在強勢的玉素甫·孛羅帖木兒汗等人的領導下,汗廷還很有威望。但後來,一旦大汗暗弱,就越來越難以維持。沒多久,紅帳汗國也瓦解了,一眾兀魯思都獨立出來,不再承認大汗的權威。
現在他們到底是哪個法統,估計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估計暫且也沒人還有這個閒心,去糾結翻譯選詞的問題了。
第二十六章 嘟嚕嘟嚕露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