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說着先過年吧,但實際上在和歸國的劉一菲休息了幾天後,吳淵就繼續忙碌着繼續籌備《頭號玩家》了。
原版的《頭號玩家》,從開始籌備到拍攝上映,整整花費了三年時間。
雖然其中有一部份原因是並不緊迫,但考慮到現在的技術沒後來好,實際上吳淵這次拍《頭號玩家》也是要經歷漫長籌備期的。
不說別的,光是一個特效,就肯定是需要三年的製作周期了。
當然,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等到拍攝結束之後再繼續製作,所以實際上的殺青,吳淵還是能將其控制在2014年10月之前搞定的。
這樣,他就還能有一年的時間去拍攝《乘風》和製作《乘風》的後期。
《乘風》倒是一部不需要什麼電腦特效的電影,能做到一年內從開機到後期再到上映,但時間也還很緊迫。
所以吳淵久違的忙碌了起來,要在極短的時間裏將《頭號玩家》的千頭萬緒都捋清楚。
幾乎每天他都在和創作團隊開各種會議,組織劇組在魔都和重慶兩地置景。
例如,在重慶選好的外景地之外,還要搭建疊樓區的佈景,使用大量鋼材做支撐結構,將二十多輛房車以完全隨意的方式堆疊,形成5-6個高約四五層樓的「半成品」。
這樣的「半成品」,其實就是電影中主角住的貧民窟的樣子。
賽博朋克風格的貧民窟,肯定是要層層疊高又緊湊的,類似於早年港片中出現的那種「豬籠城寨」,但是科技版本的。
當然,之所以說是半成品,就是因為這些「半成品」為近景畫面和實景互動的拍攝提供了足夠的真實元素。而數字王國則將疊樓區的範圍擴展到成百上千,同時通過進一步優化,讓它看起來搖搖欲墜。
到時候在電影中展現出來的,就是成百上千棟這樣的「豬籠樓」,甚至上面還會再虛擬出重複的樓層,營造出賽博朋克的味道。
而這種特效是要在還沒開機前的籌備期就得着手開始製作了,這些都需要吳淵去確定。
這次《頭號玩家》的特效製作,不只是光影時代自己的特效公司,還有美國的工業光魔、數字王國都會加入其中,需要的人手非常龐大。
光是特效費用的預算就超過了2.5億人民幣了。
而這部電影的總預算也高達4.2億人民幣,可以說票房不賣到12億都賺不到錢的。
當然,雖然現在國內票房市場已經摸到了單片12億的程度,但吳淵這次瞄準的是整個亞洲市場,不只是想着回本而已。
只是不得不承認,從這點也可以看得出來,做科幻片的回本壓力有多大。
其他沒有亞洲市場可言的內地電影,怎麼可能拉得到這麼多投資來拍這樣的科幻大片?
哪怕是自己出錢,恐怕也沒幾個公司敢去賭的。
有這麼多錢,做他七八部喜劇片不好嗎?
只要其中有一部爆了,就回本了,這壓力不是小多了?
上輩子吳淵很「故作清高」,覺得國內的電影市場都被那群愛搞小成本喜劇片、愛情片的製片人給砸鍋了,沒點高級追求,也和大部分網友想的那樣,覺得《流浪地球》這樣的電影就應該多多出現。
但這輩子他走到了高處,反而非常能理解為什麼華語電影市場會被喜劇片、愛情片霸佔了小十年。
2016年之前的內地電影市場,就是支撐不起科幻大片,這是客觀事實,是沒辦法的事情。
當市場成熟了,自然就會出現像《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大片了。
什麼樣的市場自然會湧現出什麼樣的電影。
就像歐洲電影市場永遠都不可能出現科幻大片一樣。
是他們不想拍嗎?
是沒這個條件啊!
很慶幸,華夏擁有龐大到14億的人口基數,以及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商業片導演的湧現,將華夏電影市場培養了出來。
沒有這些優秀的喜劇片、愛情片將觀眾們引入電影院,就不會結出《流浪地球》這顆碩果。
沒必要因為《流浪地球》的優秀,就去抨擊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