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堡。
東非南部最重要的軍事要塞,也是東非對峙德蘭士瓦人的最前線,這些年布爾人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在內戰之前,布爾人就着手修建費特河南岸的防禦工程。
所以現在溫堡對面也有一座布爾人修建的大型軍事堡壘,而且在英國人的技術支持下,建設的非常專業,即便使用東非當前自產的重炮,恐怕也難以攻克,除非從沿海把進口的超大口徑岸防火炮調往前線。
內戰結束後,德蘭士瓦人才得以繼續建設費特河南防線,和東非的北費特河防線遙相呼應。
所以德蘭士瓦人想進攻東非不容易,反過來東非也要面對布爾人修建的堡壘群,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在南方發生的大戰不會好打。
東非在之前的戰爭中,遇到過修建工事的敵人,只有桑給巴爾蘇丹國和大湖湖畔的幾個土著國家。
至於葡萄牙的兩個殖民地,因為面積太大,所以根本無力修建成體系的防禦工事,一但和東非開戰就只能以孤立的據點和東非周旋。
但是東非的強項就是人多,所以一處難以攻克,完全可以選擇留下部分部隊圍而不攻,然後主力部隊繼續向後方穿插,疲於應對的葡萄牙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東非在國土上橫行無忌。
德蘭士瓦復國軍大將瓦爾斯皮格:「我們修建的費特河防線全長兩百多公里,一共建設大型碉堡一百三十七座,小型碉堡三百多座,同時修建了長達數百公里的公路,以達到後方物資快速向前線支援,總共建設時間長達七年之久,七萬多黑人勞工參與建設,各個堡壘之間可以快速反應,不給東非人可乘之機!」
「南」費特河防線是瓦爾斯皮格的心血之作,也是德蘭士瓦人對抗東非人的底氣。
「總結東非人上次對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戰爭,突出的就是一個快字,林波波河處處都是漏洞,而且當時我們對東非的狼子野心沒有清晰的認知,結果導致主力部隊在和祖魯人交戰的時候無法回防。
東非卻兵分三路,沿着德拉肯斯山脈迅速把整個德蘭士瓦共和國分成三部分,而且東非還有騎兵部隊能迅速支援各個戰場,對山地作戰也頗為熟稔,分明就是蓄謀已久,所以德蘭士瓦共和國的覆滅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上次德蘭士瓦共和國和東非的戰爭的情況,小比勒陀利烏斯至今歷歷在目。
當時的德蘭士瓦人可以說被東非打的找不着東西南北,比勒陀利亞直接失去和各個地區的聯絡,最後困守孤城,被東非擊破,當時自己狼狽出逃,所以小比勒陀利烏斯對東非是最痛恨的。
而為了應對東非的威脅,德蘭士瓦人可以說是充分吸收了上一次戰爭的教訓。
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拖住東非人的行軍速度,且不能和東非人進行野戰,而且必須有重火力支援。
比勒陀利亞之所以陷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布爾人缺乏反制東非火炮的手段。
當初東非的部隊火力可以說在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開普敦,納塔爾和馬普托三地的駐軍可以相比。
「還有,一定要嚴密監視東非人的渡口,當年在林波波河一帶,我們就疏忽了渡口的重要性,乃至於東非輕而易舉的登陸林波波河南岸,所以這次不能重蹈覆轍,尤其是夜間,多佈置探照燈來,讓敵人無法趁着夜色摸過費特河。」
布爾人在費特河南岸建設的防線,自然也在東非的監視之內,可以說是在東非的見證下一步步建設起來的,中間奧蘭治自由邦內戰時期,受到過影響,但是損失不大,主要是當初奧蘭治人手裏缺乏重武器,所以只能任由德蘭士瓦人和英國聯軍攻破防線。
當然,這也和奧蘭治人的抵抗意識薄弱有關,雖然德蘭士瓦人不厚道,但終究是同一民族,上層打的你死我活,並不妨礙下層轉換陣營。
實際上奧蘭治人之所以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底層奧蘭治人向德蘭士瓦政府投降,尤其是奧蘭治人聯軍顯頹勢之後,每天逃兵數量都在攀升。
「有了南費特河防線,東非人想要南下,基本上不可能重現上次攻克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情況,我們只需要依託防線和東非消耗,後面英國人和葡萄牙人在其他區域對東非進行攻擊,東非人就會疲於奔命
第二十一章 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