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早期阿比西尼亞帝國對東非的感觀,無非是恐懼和不爽居多,大家沒有根本性利益衝突,畢竟當時阿比西尼亞帝國在經過英國遠征後四分五裂,對西方人有着強烈的恐懼。
同時,東非趁着阿比西尼亞動盪時期,將其南部廣大區域納入版圖,作為當地千年霸主的阿比西尼亞人心裏有些不平衡也是應該的。
但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對東非的行為完全無法指責的,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只是區域霸主,對南部土地並沒有直接的法理歸屬權,所以埃塞俄比亞南部被東非併入,阿比西尼亞帝國只能恨自己沒用。
而且在意大利這個域外勢力進入東北非地區,以及宿敵埃及的襯托下,東非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看來簡直是人世間「偉,光,正」的化身,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國家,在兩國簽署邊境劃定協議後更是如此。
巴赫達爾市。
位於阿比西尼亞帝國塔納湖南部,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央省內,自從約翰尼斯四世遷都於此後,迅速成為帝國新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央省即原阿姆哈拉州,而之所以會出現中央省這個行政區劃,則是阿比西尼亞帝國「東非化」的體現。
沒錯,這個所謂中央省,就是仿照東非首都所在的中央省所設立的,這體現着東非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強大的影響力。
19世紀是落後國家向西方世界學習的時代,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學習模板就是東非。
而今東非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眼中,就是「強大,富強,文明」的代名詞,畢竟近代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悲劇完全由英國遠征阿比西尼亞帝國開始,而在1890年,東非擊敗強大的英國之後,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震撼可想而知。
加上東非就在阿比西尼亞旁邊,兩國都是高原為主國家,氣候條件相似,兩國關係,阿比西尼亞帝國外圍政治環境等等原因,東非就成為了阿比西尼亞首要學習對象。
當然,同為君主制國家這一點也十分重要,如果是美國或者法國那樣的共和政體,那阿比西尼亞帝國皇室恐怕就睡不着覺了。
巴赫達爾作為一座新城市,處處顯示着東非風格,是約翰尼斯四世遷都後,專門邀請東非設計師建造,而模板就是東非的姆萬紮市。
巴赫達爾位於阿比西尼亞第一大湖泊,塔納湖湖畔,這一點姆萬紮市一樣,所以東非人直接照抄姆萬紮市的設計,復刻了巴赫達爾。
所以在巴赫達爾處處可見東非的痕跡,甚至連公共廁所,垃圾桶等基礎設施在市區內都隨處可見。
當然,最顯眼的還是偶爾在路上駛過的從東非進口的汽車,讓巴赫達爾根本不像一座傳統非洲國家的城市,反而是一座歐洲或者東非小城。
當然,巴赫達爾作為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首都,上限並不算高,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整體比較貧困,所以雖然照着姆萬紮市設計,但是城市規模還遠達不到姆萬紮市的標準,所以妥協方案比較多。
就比如東非那種豪氣的道路建設方案,在巴赫達爾就大幅縮水,不過同歐洲相比,巴赫達爾的道路依舊顯得寬敞整潔,同時注重道路兩邊的綠化。
值得一提的是,巴赫達爾皇宮,也基本上復刻了東非斯維特宮,並且整體上絲毫看不出差別。
斯維特宮在世界王宮中本身就規模偏小,畢竟恩斯特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把東非首都一直放在第一鎮市,所以為了減少「浪費」,斯維特宮的規模只有歐洲一些中小型國家大小。
這也是阿比西尼亞帝國能輕易營建巴赫達爾皇宮的原因,不過皇宮雖然規模小了一點,對於阿比西尼亞帝國而言依舊是極為「雄宏壯觀」的建築。
並且,自來水,電話,電報,照明設備的普及,讓這座宮殿的體驗感極強,富有現代化氣息,毫無疑問這些產品都是來自東非的工廠。
除了皇宮以外,巴赫達爾市的建築形式全部仿照東非形式,如果不是阿比西尼亞人和印度那樣偏深色的皮膚在這裏完全看不出這裏和東非有什麼不同。
在巴赫達爾東南部,正在建設阿比西尼亞帝國第一條鐵路,這條鐵路對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東非都極為重要。
該鐵路從東非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