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2月11日。
奧莫拉特鎮位於肯尼亞境內奧莫河東岸,當前東非殖民地最北端的移民定居地。
在內羅畢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短時間內就輸送了大批移民到此地定居,當前人口共計八百多人。
內羅畢政府組織全部的車輛將這些從蒙巴薩靠岸,一路西行達到內羅畢的移民向奧莫拉特地區轉移。
可憐的內羅畢政府,在東非一盤棋下,什麼也沒撈着,反而不斷支援肯尼亞其他地區,滯緩了當地的發展。
作為前世肯尼亞首都,和內羅畢有同樣遭遇的城市還有前世坦桑尼亞首都多多馬,兩者不愧是難兄難弟,前世有多耀眼,這時就有多落寞。
當然,多多馬由於開發的時間早,所以情況比內羅畢好的多,至少積累了足夠的人口,而內羅畢建城初期,就分流了一部分人,去北邊建設咖啡種植園,現在,還沒閒下來,又要支持奧莫拉特鎮的發展。
這兩個城市和前世那種地位完全比不了,當然,這是當前東非殖民地的現狀,殖民地越是往中心走,城市發展越慢。
反而是殖民地邊緣的一大堆城市得到了充足發展,而奧莫拉特又是這樣一個邊緣地帶的城市。
奧莫拉特是東非搶佔奧莫河流域釘下的第一個釘子,為了早點入手為安,甚至連當地土著都來不及清理。
至於為什麼選擇奧莫拉特作為當前最北端的城市,是因為這裏的地理條件好,土地平整,容易開發。
而再沿着奧莫河北上,就都是山地,高原,開發困難大,受地形限制奧莫河的上游區域可以說是曲折蜿蜒,用千折百轉來形容都不足以描述奧莫河的曲折。
也難怪前世埃塞俄比亞要在上游修築水電站,其水能資源確實豐富。
奧莫拉特南部緊緊挨着奧莫河三角洲,距離圖爾卡納湖大約有三十多公里路程。
奧莫河三角洲生活着靠捕魚為生的土著部落,所以奧莫拉特繞開了奧莫河三角洲,選擇更北一點的地方建鎮。
這個位置非常不錯,和三角洲地圖相比不容易受水澇災害,而且土地也很肥沃,當地的土著沒有種植經驗。
所以這裏的土地,從來沒有開發過,加上奧莫河的滋養,和數千年的積累,兩岸全是肥沃的土地。
而奧莫拉特鎮的設立和以往東非擴張的套路一樣,就是先將土地圈起來,然後再慢慢將土地原本的主人請出去。
而圈裏的土地就徹底變成東非殖民地自己的土地了,當初恩斯特就是用這招將整個坦桑尼亞內陸高原圈了起來。
以姆萬紮,基戈馬,姆貝亞,卡龍加等圍繞坦噶尼喀地區(內陸高原統稱)一圈的大城市為據點,將坦噶尼喀和其他勢力分割開來。
然後用移民將圈裏的土地徹底佔據,慢慢的坦噶尼喀地區就落入了東非殖民地手中。
至於肯尼亞,那是通過戰爭手段掠奪過來的,所以不是這個套路。
而今,奧莫拉特鎮的設立,又一次展示了東非殖民地最拿手的擴張手段。
奧莫拉特鎮從建立起那一刻,就徹底將埃塞俄比亞的諸方勢力(包括阿比西尼亞帝國)和奧莫拉特以南的土地徹底分割開來。
等奧莫拉特下屬的村子據點建立和完成,這些勢力,聯繫和進入肯尼亞北部的道路就被東非殖民地阻斷了。
圖爾卡納湖沿岸廣大的土地(大約五十萬平方公里),就成了東非殖民地的囊中之物,東非殖民地可以從南(內羅畢)北(奧莫拉特)兩個方向慢慢消化中間的地區。
而圖爾卡納作為鹹水湖,周圍的部落和土着數量並不多,孤立無援後,只能成為待宰羔羊。
奧莫河流域的降水量在1500mm到2000mm之間,所以處在下游的奧莫拉特根本不缺水源,在這個地區,可以大規模種植水稻用來養活移民。
奧莫拉特鎮以南的圖爾卡納湖,和圖爾卡納湖以東的肯尼亞地區,並不適合大規模糧食種植。
沙漠,草原交織分佈,所以被規劃為牧場,牧場在東非牧場是經濟價值最低的土地利用方式。
整個東非高原,都是熱帶草原氣候,根本不缺這
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