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東非軍隊對盧旺達王國和伊加拉王國的爭鬥乏善可陳,基本上沒有遇到抵抗,甚至在東非軍隊到來之前,一些地區的土著就已經跑光了。
而盧旺達和伊加拉兩國有了布隆迪王國王公貴族的前車之鑑,選擇不和東非殖民地拼個你死我活,而是轉移地點重新創業。
看看現在的布隆迪和卡拉維貴族那真是如喪家之犬,一路到盧旺達和伊加拉王國境內,身邊的奴僕都跑了大半,而且還捲走了許多財物。
而以盧旺達和伊加拉王國目前的狀態,兩國高層那是實在沒有信心抵抗東非殖民地的進攻,而東非殖民地估計也不接受投降,所以乾脆趁早潤到別處為好。
現在主動讓出這塊地,還能保存實力,保存兩國的精銳力量,去到中非和西非,讓那裏的土著見識一下什麼是文明的鐵拳。
就像西北各國面對東非殖民地的熱武器,存在文明上的代差一樣,西北各國面對那些土著部落也是有文明上的優勢。
鐵器製造能力和組織能力不是那些遊牧部落能相比的,而且西北各國不是那種徹底進入農耕文明的國家,其武德還比較充沛,面對同一個段位的選手,並不膽怯。
再加上西北各國又不是東班圖人那樣有勇無謀的匹夫,當初但凡東班圖人拋點媚眼給本地貴族群體,也不至於雙方打個你死我活。
西北各國貴族是不介意讓東班圖人的眾多酋長在自己之下,賤民之上的。
但是東班圖人,一些大部落,囂張跋扈,絲毫不顧及本地貴族感受,殺燒搶掠無惡不作。
這也沒什麼,本地貴族還能睜隻眼,閉隻眼,結果這些東班圖人不識好歹,盡搞一些滅門慘案,對當地的貴族動手,還搶劫貴族的財富。
這就要了西北各國貴族的老命了,才有了西北的貴族勢力聯合起來將東班圖人鎮壓。
這次面對東非殖民地入侵,盧旺達王國和伊加拉王國並不打算再次背水一戰,真的是打不起了。
反正東非殖民地要的是土地,又不是真的要自己的命、財富和奴隸。土地這玩意非洲多的是,大不了讓給德意志人,自己再找一處得了,除了撒哈拉沙漠,哪裏不能繼續生活。
因此,兩國的高層向東非殖民地派出了使者,要求東非軍隊先不要急,我們自己會走,而東非殖民地政府也樂的如此。
於是,在兩國境內出現了和諧的一幕,盧旺達和伊加拉王國的貴族在前面收集自己的財物(包括奴隸)跟隨王國借道北方,一起去中西非創業,而東非軍隊不緊不慢的在後面接受兩國的土地。
盧旺達和伊加拉王國決定抱團取暖,一起到中西非打下一片天地,對居住在那裏的土著部落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這倒不是兩國懂什麼兵法,而是處於分散部落狀態的中非土著,根本不可能團結在一塊。
兩國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又能在中西非建立新的國家。
1868年6月27日。
緊隨其後的東非軍隊,推進到魯亨蓋里這個盧旺達王國北邊的最大城市,盧旺達境內戰事基本結束。
6月30日。
伊加拉王國全境淪陷,東非殖民地,中路突進到恩科勒王國和布干達王國邊境。
7月1日。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基本完成,南方四國完整的落入東非殖民地手中。
此次東非新納入土地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水域面積)。
在戰爭發生的短時間裏,東非殖民地政府遷入到該地區新移民,達到了八萬人,成為東非殖民地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瞬間超越了中西部的許多數大區。
當然,目前這片新佔領區域的基礎設施條件算不上多好,但遠優於奧莫河流域,畢竟是經過土著王國多年開發,還是有些田地和道路可以借用,後續稍微做些改造即可。
同時大量南德意志人被順勢安置此地,加上巴拉圭的孤兒孤母,即調節了民族,又調節了性別和年齡,同時是年輕勞動力為主,所以該地區在人口結構上也比較合理。
只要後續做好和索倫湖區與大湖區的對接,保證交通和聯絡暢通,東非殖民地在此地的統治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