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人口比例也會大幅度下降,等我國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農業領域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小。」
東非工業化和蘇聯還是大為不同,主要是更加平穩,這使得東非對農業的盤剝力度也遠遠達不到蘇聯那種程度,當然,農業人口和工業人口之間還是存在明顯差異的。
如果不人為製造這種差異,東非的工業化也不可能如此順利的進行,畢竟在威脅不到生存的情況下,農業人口不會主動向工業流動。
其次主要原因在於東非工業化資金並不需要完全由農業承擔,這就是殖民國家的好處,東非國家財富的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黑人的掠奪,財富從建國初期就牢牢把握在國家手中。
而蘇聯情況和東非完全不同,蘇聯為了籌措初期發展資金連古董都要賣掉,畢竟政變導致大量掌握財富的原俄國上層逃亡海外,而且蘇聯早期政權沒有掌握全國,這註定掌握俄國大多數財富的社會上層有充分時間逃亡,同時原社會統治階層在和蘇聯政權的戰爭對抗中,大肆破壞工廠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摧毀了俄國原本工業。
相當於原本俄國的社會財富直接被洗劫一空,至於蘇聯能截流下來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所以蘇聯進行工業化,乃至後來遠東帝國進行初期工業化都面臨嚴重的資金困難,遠東帝國比蘇聯還要慘,蘇聯工業化階段正好遇到資本主義世界大危機的機會,而遠東帝國不僅沒有這種機會還面臨更加嚴重的封鎖。
相比較下,東非無疑幸運許多,至少國際環境要好的多,而且作為奴隸制國家,東非可以通過對原住民的剝削從而避免許多問題,至於黑人的遭遇那就不在東非政府考慮之內了。
「保障農產品出口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同時我國工業對農業的消化也在大幅度提升,這場農業危機的範圍終究不可能和1873年農業危機對比,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太過擔憂。」恩斯特說道。
1873年農業危機時,東非本國農業還是以糧食作物為主,而1907年時,東非農業種植已經轉向經濟作物為主,同時通過九十年代對其他熱帶國家農業的壓制,東非農業抗壓能力還是很強大的,而且1907年經濟危機也遠不如1873年經濟危機嚴重,恩斯特前世都沒有聽說過這次經濟危機,所以市場回暖速度應該比較快。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七十一章 農業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