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俄兩國之間可以說天然對立,從而延伸出長達百年的大博弈,這種博弈在前世還被後來的蘇聯和俄羅斯繼承,只不過英國也因為國力衰退,棋手換成了美國。
可以簡單理解為斯拉夫人和盎撒人關於世界霸權的地緣紛爭,其中有三個關鍵點,分別是歐洲,遠東和中東(亞),歐洲不用多說,西方國家和俄國之間打了上百年,中東和中亞地區也是爭奪的熱點,而日俄戰爭就是遠東地區雙方衝突的體現。
在歐洲實力強盛的時候,俄國難以在歐洲發揮作用,俄國就會將目光轉移到中東和中亞,最後才會選擇遠東。
實際上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俄國的行動中也可以看出來,先是在克里米亞被英,法堵回去,隨後是土俄戰爭,最後是日俄戰爭。
俄國和英國之間的地緣爭端中,波斯處在一個關鍵節點,英國想在中東和中亞地區打造一個陸地聯通印度的通道,主線涉及印度,阿富汗,波斯,奧斯曼帝國,最終聯通地中海。
當然,英國還有一個備選方案,那就是通過控制波斯灣西岸地區的巴林,阿曼,卡塔爾等國家繞行。
而備選方案成型的原動力就是英國在同沙俄的博弈中處於劣勢,從而無法控制波斯和阿富汗等國家,為了防止沙俄切斷英國同印度之間的聯繫。
實際上在前世,英國謀劃的佈局中非洲也十分重要,如果說英國在中東和中亞部署了一條橫向陸地戰略通道,在非洲英國則同樣設計了一條縱向陸地通道,也就是從開普敦到開羅的二C計劃。
縱橫向交叉點就是埃及,而通過英國在地中海的強大勢力,英國就能間接控制歐洲,亞洲和非洲絕大部分區域。
當然,因為東非的原因,英國的兩C計劃自然無法成型,東非的存在可以說將英國百年佈局的一條腿斷掉了。
也好在非洲在過去不太受各國重視,如果時間稍晚一些,英國通過各種干預手段,東非就不可能建立如此順利。
而對比東非,沙俄對英國的威脅無疑更大,東非雖然坐擁小半個非洲,但是非洲對區域外的干涉能力顯然沒有沙俄強悍。
沙俄可以說處在歐亞大陸的中心,可以四處出擊,如果任何一個方向無法將俄國堵住,那俄國都將在歐亞大陸更進一步。
所以世界各國為了防止俄國做大,必然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比如波羅的海方向,中歐方向,黑海和地中海方向,中東方向,中亞方向,遠東方向。
任何一個區域被俄國取得優勢,俄國都能獲得條件更優良的出海口,再加上陸權優勢,再想壓制俄國就更困難了。
反觀東非,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阻隔東非和歐洲,亞洲的交流,雖然東非有兩大洋優勢,但是當前階段,東非海軍實力還不足以對英國形成威脅,並且從海洋出擊也不像沙俄那樣從陸地便捷,在海洋上英國人憑藉強大海軍可以對潛在敵人形成壓制,可沙俄從陸地出手,就不容易被英國壓制。
萊茵市。
為了應對中東和中亞地區英,俄兩國的改變,東非包括軍方,安全局等其他政府部門進行了針對性討論。
參謀部成員克里斯蒂亞諾拿着三角尺和鉛筆在地圖上比劃着:「從中亞出發,聯通波斯,沙俄就能獲得夢寐以求的印度洋出海口,或者通過阿富汗覬覦富饒的印度殖民地,這也是英國和沙俄之間衝突的關鍵所在。」
「反之,英國在中東和中亞的佈局,則限制了俄國南部的出海通道,所以雙方遲遲不能達成一致,俄土戰爭,阿富汗戰爭就是雙方博弈的具體體現。」
「而通過雙方佈局來看,做兩條直線,一條從俄國南部,到中亞再到波斯灣,一條從奧斯曼帝國的敘利亞到波斯灣再到印度,兩條直線的交匯點就是波斯。」
克里斯蒂亞諾輕描淡寫的繪製了英,俄兩國在區域的核心利益線條,而這也讓東非政府其他人感覺很壓抑。
「這裏是帝國,單從地圖上來說,帝國也應該在中東和中亞內佔有大部分利益,畢竟我們能夠通過便捷的海運條件,對這裏形成影響力,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帝國長期在中東和中亞的政治影響力缺失。」帝國外交部長弗里爾說道。
從東非北端的摩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