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張家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來招待鄧世榮。
主菜除了鄧世榮帶來的豬肉與扣肉以外,張母還額外殺了一隻老母雞來燉湯,再加上喝酒必備的炸花生米以及好幾碗自家種的素菜,這滿滿的一桌菜比他們家過年時吃的都要好上三分。
可惜,張母的廚藝平平,做出來的飯菜不要說跟鄧世榮比了,就是跟鄧世榮教導出來的大女兒鄧允珍相比,也差了一個山頭這麼遠,也就老母雞湯燉得還算差強人意。
因此,豬肉跟扣肉鄧世榮只是嘗了一下味,倒是雞湯他喝了兩碗。
不過,鄧世榮有點看不上的豬肉跟扣肉,張家人卻吃得滿嘴流油,感覺這就是人間美味。
吃飽喝足,鄧世榮便沒有在張家多待,在抽了幾筒煙後,就告辭離去。
等回到家,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
「爸,你回來了,我那准嫂子家做了什麼大餐來招待你啊?」鄧允珍笑着問道。
鄧世榮笑道:「確實是做了大餐,就是味道稍微差了點,母親的廚藝都不太好,估計女兒的廚藝也有限,等你嫂子進了咱家的門,咱們得教她做菜,把她的廚藝提升上去才行。」
鄧允珍點頭道:「這個簡單,我之前炒菜水平也一般般,跟着爸你學了一段時間,現在不是也炒得挺不錯了嘛,我那嫂子一看就是比較聰明的人,只要她肯用心學,廚藝肯定很快就能提升上去。」
鄧世榮嗯了一聲,見到桌上擺着一碗豬血湯,不由得問道:「昨晚是誰家殺豬了?」
鄧允珍道:「是允全哥家,這是允全嫂送來的豬血湯。」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的農村人確實有人情味。
因為這個年代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一個月都難得吃上一次肉,所以無論是誰家殺豬了,都會用少量的豬肉與一大盆豬血煮上一大鍋湯,然後給住在附近的鄰居挨家挨戶的端上一碗。
在這碗豬血湯里,通常會有兩塊豬肉以及若干豬血,這對於常年吃不了幾次葷的人來說,那真的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這一習俗,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末,隨着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漸漸的殺豬送豬血湯的人家是越來越少,到了九十年代基本就再也看不到了。
鄧世榮點了點頭,這種鄰居禮尚往來的事情,他記在心裏就行了。
現在家裏請了好幾個木工師傅在打造家具,這都是要包伙食的,至於開墾果園的那十幾個人,村裏的七個人不用包伙食,但自家親戚那肯定是要包的。
再算上自家人,每天也有二十來個人開飯。
因此,現在雖然才兩點多鐘,鄧世榮父女也得開始忙着做晚飯了。
前些天,一直都是出錢買肉食,每天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現在有了鄧昌旺家送來的謝媒禮,在系統空間裏又屯積了幾百斤肉食,倒是可以支撐很長時間了。
在鄧世榮父女開始做飯的時候,鄧昌梅也過來幫忙打下手。
如今,鄧昌梅跟張抗美扯了結婚證,已經是法律上的夫妻了,但現在的農村都是以擺酒結婚為準,所以兩人哪怕已經是合法夫妻了,還是沒有住到一起。
不過,鄧世榮把張家祖孫三代請來打造家具,鄧昌梅這個張家媳婦自然也要好好表現,於是她每天忙完家裏的事,就會過來幫忙打打下手,有時候是幫張家祖孫遞一下木材跟工具,有時候是來廚房幫忙洗洗菜啥的。
晚飯的主菜仍然是以黃炒肉、紅燒鯉魚、乾鍋田雞這老三樣為主,因為份量比較足,再加上鄧世榮的高超廚藝,配上幾樣精緻的素菜,又是一頓讓人吃得恨不得吞掉舌頭的大餐。
儘管經過鄧世榮的示範,整個那耶村幾乎都知道魚和田雞之類的要怎麼做才好吃,但到河裏撈魚和捕捉田雞的人仍然是少之又少,這並不是大家不喜歡吃,主要是這些東西的做法太吃油和各種調料了。
村里除了鄧世榮家,沒有哪一家捨得這麼吃油的。
轉眼,一個星期又過去了。
農曆九月二十四日,是鄧世榮44歲生日。
在前一天,鄧世榮就跟鄧昌武這個豬肉佬打過招呼了,讓他殺豬的時候把豬下水全部留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