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年輕人喜歡談密宗的,按照密宗規矩,弟子要去找已證了道的具德上師。
隨便找一位上師的話,弟子是犯戒的。
上師傳法給弟子,如不是功德具備的話,上師也是犯戒的。
那麼怎麼選呢?有沒有法眼。
只好靠自己多生累劫的法緣,做人做事求法要依正因。
你種的因正,所得的果,法緣自然好。
我常告訴你們,多結人緣,多做好事,多結法緣。
像我對密宗的看法,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因為我的願力是:法應該屬於眾生公有,道是天下的公道。
你有那個資格一定傳你,但是如果你沒有那個功德就免談了。
因此我這一生的法緣也很好,有時碰上了還硬要我學,一定要把秘本塞給我。
後來想想何以如此?應該是同我個性有關,我不守秘的,要我守秘就不要傳我。
法眼就是說人真有眼光,認識得很清楚。
維摩居士把佛法真正的道理告訴你,但是跟文殊菩薩去的,共有三萬二千人,而能得到法眼淨的,卻只有五百天人,除此之外,舍利弗有沒有得法眼淨,我們不知道。
其實他當然得了,他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早超過法眼淨了。
其他有的人聽了還是聽了,仍然不懂。
可見得法眼淨之難,得法眼淨者是相等於菩薩功德,一看佛經就知道,哪是方便法門,哪是究竟法門。釋如引經據典、振振有詞地講了一通「什麼不是求法」後,只見他如炬的目光在禪堂掃巡了一番,見一定聽興正濃,當他的目光停在張柬之前時,見張柬之的眼皮「突」地跳了一下,他會心地說:下面,我想講下「什麼叫做能作佛事」:
「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飯能作佛事!」釋如作了開頭告白後,接着說,阿難聽了維摩居士這一番話,我們可以想像,他搖着頭對釋迦牟尼佛說,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事,佛啊!一碗香飯居然能做佛的事業!
「佛言:如是!如是!」佛說:對了!就是這個樣的!
「阿難,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釋迦牟尼佛接下來一路就為阿難講,真正的佛法,不是呆板守住一個方法的。
有的佛國世界,不像我們這裏講經、說法、念佛、打齋,而是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做佛事。
有用佛的各種光明做佛事,你感受這個光就開悟了。
「有以諸菩薩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有以菩提樹」,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薩們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來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樹作佛事。
譬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那樹本來不叫菩提樹,因為佛在樹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樹。
「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臥具作佛事的。
經典上記載,佛在世時有個弟子,怎麼樣修行都不上路,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墊來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給他用。
結果這弟子上去盤腿一坐,就證果了。
所以你們誰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麼衣服的話,你就趕快買給她,說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飯食而作佛事,有以園林台觀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飯而學佛成道了。
有時人去到山上或廟子看到這個風景,就要出家修道了。
過去我認識一個人,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還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後,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來,山寺中的師父就留他住下。
他住在寺中,夜裏萬籟無聲,只聽見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鐘,他當時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
所以這個園林台觀也真能做佛事的。
由此可見,佛法到處都有,到處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有以佛身,有以虛空而作佛事,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身相好莊嚴作佛事的,誰走這個路線?就是阿難。
根據《楞嚴經》,他就是看見佛的相好莊嚴而想出家的,他是因為好色而出家,所以後來外出化緣,
871章 品《維摩詰經》(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