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一天的連續猛攻,就拿下了安豐城,在曹軍的淮南防線上撕開了一個口子。
這一戰,劉備軍的傷亡其實是不小的,戰死和重傷加起來,足足付出了一千多人——考慮到魏延的攻堅部隊大多穿了灌鋼札甲,這個數字已經很誇張了。
主要是因為搶時間、沒法用葛公車來迴避滾木礌石的攻擊,只能用飛梯、雲梯登城。而被石頭砸到,管你有沒有鐵甲,不死也得重傷。鐵甲在此戰中的作用,只是免疫掉了曹軍八九成的箭矢傷害,但免不了「真傷」。
戰後打掃戰場、救治傷員時,粗略統計了一下,劉備軍此戰三分之二的傷亡,都是被石頭砸導致的,佔了大頭。
諸葛亮在統計到這個結果後,也有點自責,就開始琢磨:有沒有辦法把葛公車或者其他能防禦石頭砸擊的攻城器械,也做得更加輕量化、通過性好一點呢?以後再遇到需要搶時間、沒空填河必須直接攻的場合,也能把這些器械快速推進到城牆根下
如果攻城車沒法改良輕量化,那麼能不能研究一種新的壕橋車,讓壕橋車的承重能力提升,這也是一個思路。
可惜,諸葛亮終究不是神仙,他腦子裏也只是臨時起了這麼個念頭,指望在今年的戰役期間想出對策,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有招,也是今年戰事結束後,靜下來慢慢出成果了。
不過,此戰傷亡雖然不小,但戰略意義還是很大的。汝南曹軍本就空虛,安豐這個口子被撕開後,劉備軍可以逆流淮河幹流而上,一路西進。
安豐被攻破後短短三天,劉備軍就逆流推進到了富波縣,這座小縣只有幾百正規曹軍士兵,靠縣尉和幾個曲長帶兵防守,極為空虛。劉備軍根本就沒打仗,只是剛剛大軍圍城、擺開架勢、派人勸降,就一統威嚇逼得守軍投降了。
過了富波,逆流又行一日,往南稍稍拐進一條淮河支流,再行一日,便是蓼縣。
這裏的守軍稍多一些,也有點兒戰意。
但劉備軍挾大勝之威至此,士氣正盛。又能裹挾此前數縣投降的曹軍先來勸降、打擊守軍士氣、幫忙破壞陷坑和其他外圍防禦工事。
加上蓼縣畢竟不如安豐重要,沒有護城河,劉備軍重型攻城武器能快速推進,所以守了兩三天後,也快速告破——而此時,也不過才八月上旬剛剛過完、進入中旬。
對比一下,北邊徐州戰場時,八月上旬關羽剛剛在傅陽破了張郃、眼下還沒收取泰山郡呢。而諸葛瑾在彭城,當時也才剛剛開始包圍朱靈。
南邊汝南戰場,已經攻堅獲勝,連下三四座縣城了,這進度還是很可觀的。
不過,拿下蓼縣之後,劉備軍這邊也稍稍遇到了一些新問題。主要是推進太快,部隊太過疲憊,補給也不太跟得上。
另外,魏延在安豐戰役時就受了點傷,雖然緊急處理之後,當時還能撐得住,後續幾天沒打硬仗,部隊相對輕鬆,也就混過來了。
但是在蓼縣,又經歷了一場戰鬥後,魏延舊傷又有些崩裂,還略微添加了些新傷,終於有點撐不下去了。諸葛亮了解情況後,便上報了劉備,隨後下令魏延暫時交接兵權,回去休養。
本來論功升官的事情,應該是等淮南戰役徹底結束後再統一封賞的。但劉備聽說魏延不太願意回去好好養傷,還想再殺敵,就破格火線提拔,宣佈了升他為都尉。
魏延安了心之後,這口勇氣一泄,也就乖乖回去養傷了。
魏延一走,趙雲又在符離、蘄縣咬住曹仁,西線戰場暫時缺乏統兵大將,諸葛亮便寫信給後方壽春的劉備,建議大軍稍待幾日,等甘寧回來交接。
但劉備聽說了這個安排後,很有些不甘,親自帶着一隊騎兵,快馬到前線蓼縣視察,跟諸葛亮商議:
「興霸來了,自然會讓他投入戰鬥,但興霸沒來之前這幾天,我軍便要停止進攻不成?」
諸葛亮婉轉勸說:「這也不是為了文長一人之故暫緩休整的,連續攻下四縣,兵馬西進拓地一百五十餘里,而且還要分兵往南,沿着淮河南岸各條支流搜索、佔地,部隊確實也有些疲憊。
此前將士們之所以能忍住怨言,都是因為文長身先士卒,他跟普通將士一起吃苦,一起受傷,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