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把如今劉琦面對的困境、荊州內部的矛盾,也毫無保留地跟諸葛均私下說了,足見他投靠劉備之心非常有誠意。
在伊籍看來,這也沒什麼背主不背主的。
經過這幾年的琢磨,伊籍已經想通了:忠於劉表和靠攏劉備,這兩件事情並不相悖,完全是可以並存的。因為他已經看出來,劉表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時間去爭天下了。
而劉表的年紀擺在那兒,還有幾年可活?
只要沒有能力爭天下,也沒有野心形成一個敢徹底對抗朝廷的割據政權,那麼一州之牧法理上也是沒資格傳位給兒子的。畢竟如今才建安八年,諸侯傳位成功的例子幾乎沒有——
原本歷史上,孫策傳位孫權,算是第二個成功的案例。
再往前,只有劉焉死的時候傳劉璋,勉強算是傳下來了,但也爆發了巴郡趙韙之亂,和漢中張魯自立。等於是益州的巴、蜀、漢中三部分,劉璋一開始只佔了個蜀,後來又勉強平定了巴,而漢中永遠拿不回來了,在他爹死之後就徹底分出去成了敵人。
也正因如此,歷史上孫策死的時候,對傳位的信心都不敢說強,他知道江東遠沒有巴蜀的地理封閉性,外敵可以隨便進。所以他留給張昭等人的遺言都很軟,還說什麼「若不能據有江東,可保仲謀緩步西歸」。
而這一世,孫策剛死就被劉備滅了、孫權直接跑路去曹操那,所以這僅有的一個「在地理開放區域傳位成功的案例」,都不存在了。
再往前,陶謙死的時候,根本沒能傳位給兒子。而袁術、公孫瓚、呂布等等都是一代目就直接覆滅了。
袁紹倒是勉強傳位了,但袁尚短短兩年就身死。只有袁譚反而靠抱劉備的大腿得以存續。
這樣的「歷史記錄」,導致眼下各路諸侯中的有識之士,除了劉璋以外,都看清了一個現狀,也形成了路徑依賴:
僅僅割據一州的中小型勢力,是幾乎沒可能在主公死時順利傳位的,除非是在蜀地那種獨立的地理單元內。強行傳位、把兒子推到爭霸世襲的路子上,可能還會導致全家覆亡。
要想實現地位的代際傳承,就只有找那兩大爭天下的勢力、選一個抱大腿。讓渡出一部分實權,來換取對方承認你的名分,支持你上位。
而這方面的「先進事跡」、「樣板案例」,眼下顯然非孫權、袁譚莫屬了,這倆人一個投曹一個投劉,都得到了庇護。
所以在伊籍看來,他既忠於劉表,將來也忠於劉琦,同時還投靠劉備,這也沒有什麼道德包袱。
劉琦是他將來的主公,劉備是他主公的主公。
漢朝人又沒有西方那種「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分權傳統,同時效忠本州州牧和天下霸主,完全沒毛病。
伊籍此番跟諸葛均把話說透,其實也是在暗示「荊州親劉派」的這種傾向:只要劉備支持劉琦將來繼續當州牧,他們自然可以尊奉劉備。
而伊籍也知道,劉備肯定會捨得「荊州牧」這個名分和待遇的。劉備連袁譚的青州牧都容得下,怎麼會容不下劉琦?名分給了,劉備的人實際掌權管事,又沒什麼不可以。
劉備的吃相還是很斯文的,絕對比曹操好得多得多。
事實上,對面的蔡瑁等「親曹派」,又何嘗不是類似的考慮?
蔡瑁扶劉琮,難道就真是指望劉琮去爭霸?不可能的,劉琮是什麼貨有多大本事,蔡瑁最清楚了。
蔡瑁所想,無非也是劉表百年之後,劉琮能保住州牧之名、待遇地位。同時蔡家、蒯家能繼續在地方上掌權擁有實利,如果曹操能給點朝廷里的清高職位給蔡、蒯家族那就更好了。
歷史上曹操最後也沒把投降了的劉琮如何,該保留州牧待遇還是保留。
諸葛均此前還真沒把這個問題想透,如今聽了伊籍推心置腹,才算是徹底瞭然。
來之前,大哥倒是吩咐過他幾句,告訴他荊州內部兩派對峙很嚴重。但是又關照他:你能力不行,玩不轉的,所以別介入太深,以免反受其害。你就只管把人帶來,到了沛郡,主公和我自會拉攏。
所以諸葛均也就樂得躲懶了。
現在回想,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