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荊州那邊傳來的關於漢中的消息,確實讓人如鯁在喉。
劉備頗受震動,以至於連曹操究竟是怎麼攻破陽平關的,他都還沒搞清楚,就先急於問對策,想讓諸葛亮幫他好好參謀參謀,眼下這局該如何應對。
因為按照劉備過去兩年,跟諸葛兄弟反覆推演定下的基調。
對付曹操,就應該是「在和平時期,我軍在前線相持穩住,然後騰出一隻手收拾後方的其他零散勢力」。
而一旦「天下有變」,也就是曹操一方的兵力被其他諸侯牽制住、曹操有別的大舉動時,劉備軍也就要趁機在曹軍薄弱的位置來幾下。能趁機撿便宜削弱一點,就儘量削弱一點。
如此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慢慢把曹劉之間的賬面絕對實力差距抹平。最後量變積累形成質變,在敵我強弱徹底逆轉後,就對曹操發動總攻!
按照這個模型去套,眼下劉備已經打完了遼東,而曹操在打張魯,還沒完全打完,似乎還有點時間差窗口期可以抓——那要如何抓,才能利益最大化呢?
面對主公的熱切提問,諸葛亮也不由認真審視了一下過去兩年,自己和大哥曾經定下的基調。
他沒有直接生搬硬套,而是結合了眼下的實際情況,沒有任何歷史包袱、沒有任何路徑依賴的冷眼審視。
羽扇在諸葛亮手中無聲搖曳,也不知搖了多久,他才緩緩說道:
「按說,依照當初我與家兄為主公商定的方略,如今也算『天下有變』,我軍確實應該趁機在跟曹軍控制區直接接壤的地帶,找幾個曹軍的凸出部,給他們來幾下,能打幾場殲滅戰,就儘量打幾場殲滅戰。
一旦曹軍對西邊的用兵徹底結束,被我們牽制回來了,我們就該重新防守,退回險要之地固守,不給曹軍繼續打消耗戰拉鋸戰的機會。這般每次蠶食一點點,確實可以削弱曹操,積少成多。」
諸葛亮先梳理了曾經的計劃,但並沒有立刻下結論。他說到這裏,稍稍停頓了一下,也抬頭看了一眼劉備,兩人目光對視,他也從劉備眼中看到了一絲疑惑和不忍。
然後諸葛亮才頗受鼓舞地話鋒一轉:「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我們定下這個方略時,只是泛泛而談,並沒有想過曹操如果對其他諸侯動手,下一步具體會打誰。
而當初的計劃,其實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一旦在曹軍那幾個平原凸出部上,打那些『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殲滅戰,很容易打成拉鋸。
比如要是選取魯郡、符離這兩處凸出部進攻,一兩個月時間,可能也就稍微殲滅一些敵人,搶掠一些人口。等曹軍主力回防,我們在平原上站不穩腳跟,還得撤退。如此多拉鋸幾次,才能把敵我實力扭轉,而這個過程中,死傷的都是我大漢百姓。
相比之下,如果有別的選擇,能夠打下來一塊地就穩穩站住,哪怕曹軍回防我們也不用怕、不用撤,吃下一口算一口,豈不更好?」
諸葛亮想問題,還是非常悲天憫人的。
削弱曹操固然重要,但如果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條是穩紮穩打,打下來的地盤就能直接安民,不會反覆。而另一條路雖然也能削弱曹操,可百姓要受更多苦,可能會被反覆洗,那麼相比之下,諸葛亮寧可選前一條,哪怕前一條的絕對收益量更少一些。
諸葛亮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打下一塊地盤,然後地盤本身守不住、只能把百姓遷移走拉回自己的核心領土,然後把人口搬空的荒地丟還給曹操。
劉備也是悲天憫人的君主,所以他只是聽諸葛亮稍微點撥了幾句,就想明白了其中道理曲折。
拉鋸戰每多拉一回合,死傷的都是大漢百姓吶!這些人將來遲早都是他的子民。
劉備便長嘆一聲,主動挑明道:「孤知道先生的意思了,先生是說,當初設想的方略,只是勝在泛泛而談,只要出現曹軍重心西移的情況,我們就可以趁虛打一下。
但是,更泛用的方略,未必是最適合眼下情況的。要是曹操這次兵力西移的空虛期,是為了打韓遂,那麼先生和子瑜當年想的方略,就能直接用。
但現在曹操打的是張魯,所以先生還有更好的辦法教我?」
諸葛亮聽主公主動
第470章 我們不是去打劉璋的,我們只是去保護劉璋免於被曹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