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沒聽說過這樣考核地方官員治績的。錢糧徵收、平治民風,居然都不考了,只考花錢用人的高效與否,這算什麼亂政!」
諸葛亮剛安排好今年對於蜀郡主要官員的考核標準後,諸如此類的言語便很快流傳開了。看得出來,那些劉璋舊臣已經是怨聲載道,卻又沒法反抗。
當然,面對這種頹言時,按捺安撫的聲音當然也有,而且還不少,但更多都是為了自我安慰。
比如「諸葛使君也沒說錢糧徵收、平治民風就不考核了,他只是越過了太守和郡丞,親自抓這些事情,再臨時徵募一些人手和屬吏幫着具體經辦。
既然人家有這個自信管好,咱總得觀望他一年,看看結果如何。要是立刻就跳出來反對,豈不是被當成出頭鳥給辦了!」
而那些散播怨言的舊臣,被這樣安撫一番後,也只能先忍着。就跟他們不久之前面對王商、陳實被拿掉時,只能先隱忍觀望一模一樣。
諸葛亮都放話讓大家別擔心某些方面的工作了,他有別的辦法搞定。那麼在諸葛亮的第一輪結果出來之前,大家就只能閉嘴。要反對,也要等確認諸葛亮第一輪搞砸了,他們才能反對。
比如,他們得等諸葛亮籌不到足夠的錢,或是招募不到足夠的徭役人口,然後就能看諸葛亮的笑話了。只是這些結果,至少要半年後才能見效。
跳出來太早,那就是找死。
可以說,劉備和諸葛亮,近期都是把「歷史信用」這張牌打到了極致,利用曾經積累的過往信用和威勢背書,大包大攬承諾,逼得舊臣集團只能先隱忍觀望配合、想等着看笑話,從而把矛盾的爆發時間點延後。
這樣做,當然也會給自己更大的壓力,但卻可以非常順利地把工作先推進下去。而只要自己的硬實力足夠強,將來能把承諾實現、圓回來,潛在反抗者也就只能認命了。
因為諸葛亮其他大包大攬的舉措,都要至少半年後才會暴露出可以被攻擊的點。
眼下劉璋舊臣集團們還能挑刺的,也就只有諸葛亮的「基建項目選擇」問題了。
道理很簡單,工程干不幹得好,半年後才見分曉,現在嗶嗶沒用。
但「該不該干、該優先選擇上馬哪些工程」,這個議題,卻是在規劃階段就可以噴、可以質疑的,而且就該這時候質疑,才能避免浪費和盲目上馬。
四月中旬,諸葛亮在公佈蜀郡今年的基建規劃、主要是修復都江堰後,隨後就親自去都安縣實地考察、勘測、深入規劃。足足半個月沒回成都。
而犍為郡那邊的基建規劃,原本按說也該前後腳公佈的,卻像是被諸葛亮遺忘了,或者說是因為被都江堰的修復規劃工作絆住了,暫時沒時間處理。
諸葛亮的這一姿態,很快就讓不少人再次蠢蠢欲動,開始說起風涼話。
「依我看,那諸葛孔明雖然神算多謀,卻也過於狂妄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才剛來蜀郡不足月,哪裏能知道下面的情形?一開始為了趕時間,閉門瞎想就許願要今年修復都江堰,簡直不自量力!
如今去了都安縣半個多月,估計是被都江堰的年久失修之狀驚到了,這才要另想辦法東拼西湊人力錢糧。要我看,犍為郡那邊的規劃,肯定是不敢貿然拿出來了。說不定他才剛來蜀中,都不知道犍為郡有什麼值得投入錢糧營建的所在。」
不出五六日,這些話就傳到了一些諸葛亮新提拔的幕僚耳中,這些人的利益跟諸葛亮是綁定的,自然也頗為焦急,便想找個機會提醒一下使君。
四月底的一天,諸葛亮剛從都安縣結束考察、規劃,回到成都。新提拔的蜀郡郡丞楊洪,就悄悄找上門來,連夜求見。
諸葛亮人雖不在成都,但他用猜的,基本上也猜出了楊洪想說什麼。
所以一進門,他也不主動問,只是略帶考校地等楊洪主動揭開。
楊洪抿了抿嘴,略顯焦急地說:「使君前往都安這些日子,成都城內有不少流言,認為使君好大喜功,一味只求新官上任立威,盲目大興土木。」
諸葛亮聽楊洪直言敢諫,才收起輕鬆之狀,放下羽扇,鄭重反問:「那麼你以為呢?」
楊洪微微
第622章 一郡一策,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