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試圖一鼓作氣、僅靠襲擊的突然性就拿下河池縣。但最終因為攻城武器太過簡陋,初戰失利,全軍士氣也為之稍挫。
他別無選擇,只能是把進攻節奏先降下來,從長計議。
一邊分人手去砍伐竹木、藤蔓。打造雲梯車、衝車和大量放置在地上的擋箭藤盾,等攻城器械準備得更完備後,再發起決定性的總攻。
另一邊,龐德繼續對河池縣守軍保持適度的壓力。比如每造好一批大滕盾,就派人去立在城外陣前,提前築成掩體工事。
然後時不時派一些弓弩手躲在藤盾後面,對着城頭拋射箭雨,與守軍對射。
防守一方的弓弩手,是有城牆掩護的,城頭的女牆垛堞,肯定比龐德的滕盾防禦力強得多。所以這種對射,只看殺傷交換比的話,龐德肯定是巨虧的。
但龐德也不在乎,因為他就是想看看,魏延是不是真的毫不吝惜守城物資,會以海量的火力來覆蓋他。
而龐德試探的結果也證明,魏延確實就是這麼一貨。
有時候龐德只是在藤盾陣後面零零散散安排了百十個弓箭手,還都是楊秋、梁興的部曲,魏延也依然分出幾千人跟他們對射。
龐德的弓箭手只能是瑟縮躲在滕盾正後方,蹲下身體,絲毫不敢輸出,即使這樣,最後也免不了被一些特別刁鑽的箭矢殺傷。
魏延的弓弩手,幾乎沒什麼傷亡,只是輸出效率非常低。可能射殺一個龐德的士兵,要浪費巨量的箭矢。
雙方將領都覺得這樣的消耗,對於己方是有意義的。
魏延覺得他消耗了龐德的戰力,龐德則覺得魏延這樣不知節儉,等物資匱乏後,後續的總攻就容易打了。
這樣一邊打造重型器械、一邊對射騷擾的消耗戰,足足持續了四五天。
龐德還沒取得突破,曹軍的中軍主力,卻已逐步趕到了河池。
曹軍的中軍主力,是由曹操親自統帥的,麾下有一大群將領。最先趕到戰場的中軍大將,便是以果敢著稱的徐晃,麾下也帶着兩三萬人馬。
這一世的徐晃,名聲比歷史同期要臭一些,但也更響一些。
主要是當年曹操攻袁術時、徐晃的故主楊奉韓暹曾經投靠袁術,後來在陳郡之戰中,徐晃奮戰立功,親自在戰陣之上殺了楊奉。
(註:原本歷史上因為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擊覆滅後投曹、幫着曹操討袁術,楊奉是被劉備殺的。這一世劉備在下邳之戰時就改命了,沒投過曹,所以曹操需要其他將領來殺楊奉,也打得更艱苦。這是很合理的蝴蝶效應)
這一蝴蝶效應,導致徐晃多多少少背負了「弒故主」的惡名,被那些有點道德潔癖的人所疏遠。
但也因為他的堅決果敢,立功心切,讓他更被唯才是舉的曹操所信賴,帶兵的權柄也比歷史同期更大了些。
這種相似的履歷,讓徐晃和龐德二人多了一點惺惺相惜。
所以二將一會合,見龐德攻堅不下,徐晃便善意地幫他支招:
「龐將軍為何拘泥於山僻小縣的得失?這河池縣雖然距離我軍進兵路線較近,但畢竟是兩谷相交之處,盆地開闊,城池又不是剛好當道而建。
如若難攻,只需分兵圍困,確保城內敵軍將來難以出城偷襲我軍糧道,也就是了,沒必要在此遷延日久。我軍此番來,首要目的還是先跟夏侯將軍取得聯絡,那才是大事。」
徐晃雖然不懂什麼計謀,但還是分得清主次的。
他也貪功,卻沒龐德那麼強的「擊敗名將、踩着別人的名聲快速出名上位」的執念。此時旁觀者清,也就指出了龐德的小問題。
龐德被點醒,果然有些許後悔慚愧,但又捨不得已經投入下去的資源,嘆道:
「公明所言甚是,是我一時貪功了。只因這魏延乃是劉逆麾下有數的守城猛將,曾在釣魚城孤軍堅守半年多。
我一時不忿,就想攻破他守的城池,為丞相拔除一個大患。而且以魏延之才,但凡將來守別的雄關險塞,再想殺之豈有那麼容易?趁劉備昏庸,大材小用讓他守河池,正是殺他的良機啊!」
徐晃一時也難以和他辯論,猶豫了一會兒,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