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的隊伍從永定門一路北行,經由正陽門一路入城,帶起一路的歡呼,半個京師甚至都沸騰起來。
陳望跟隨着隊伍,一直到達了紫禁城南面的午門前方約有數百步的距離,才最終停下了腳步。
午門是獻俘的地點,宣捷則是在朝會之上。
殿宇巍巍、清風徐徐。
一道道幡幟林立,一面面旌旗分佈。
午門前方的御道之上,身穿着華麗盔甲,罩袍束帶的錦衣衛大漢將軍早已是沿東西兩側設好儀仗,護衛皇城的禁軍密密層層守衛在四方。
宮廷內負責禮樂的教坊司在儀仗之南按東西兩側陳設大樂,北向而立。
兩名鴻臚寺的贊禮站立午門之前,東西相向而立。
承制官則是站在午門的前的東側,面西而立。
在承制官的對面,稍南一些,站着的便是典禮的宣制官,宣制官面西而立。
文武百官及諸蕃國使者,侍立位於午門樓前御道之南,按文東武西排班。
午門前御道東側設擺放「露布」的大案,並設宣展官一員,展示官二員。
「露布」也作「露板」,也就是不封口的文書,特指檄文、捷報等緊急文書。
如今午門前擺放的露布,擺放着的自然是記載着青山關大捷的捷報。
早在午門前方等候多時的引禮官迎面走來。
孫傳庭率先下馬,陳望和其餘的將校也是一起跟着離開了馬上,而後跟隨着引禮官向着劃定的位置一路走去。
按照事先說好的安排,六千甲兵止步,於午門前方的大廣場列陣等待檢閱。
大典正式開始。
御道之南稍東的位置上專門進獻露布的官員,跟隨着引禮官舉步上前。
進獻露布官員手捧捷報放置於御道東側大案之上,最後退回就位。
刑部獻俘官位於午門前御道東側稍南的位置,面西而立。
獻俘將校則位於午門前御道西側稍南的位置,面北而立。
陳望站在一眾將校的前列,仍舊是與曹文詔、左光先、賀人龍等人站在一排。
四十三名建奴的俘虜被甲兵押解着來到了午門之前,所有人都被按倒在地跪在地上。
經歷了十數日的折磨,他們早已經是沒有了曾經的桀驁不馴,飢餓和酷刑還有身上沉重的枷鎖,使得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悠揚而又威嚴的鐘聲緩緩自宮城之中響起,在紫禁城內重重的宮門和城垣之中跌宕迴響,最終傳入在午門之前站立着一眾文武百官、觀禮群眾的耳中。
鐘聲並沒有迴響太久的時間,很快便已是停止。
陳望和眾人站立在一起,透過午門的門洞,他已經是看到了那從午門之後緩緩到來的車駕和隊伍。
此前負責教習禮節的官員已經是提前講明,鐘聲停下便證明天子的御駕已至皇極門,馬上就要到達午門。
很快御駕到達了午門之後,陳望看到鴻臚寺的官員領人上前,行禮奏請崇禎皇帝換上了肩與。
教坊司的樂隊也在此時奏起了大樂,直到身着皇帝常服的崇禎到了午門的門樓正楹,大樂才最終停止。
宮廷內官在午門樓前楹正中早就設了御座。
不過崇禎到達門樓的正楹之時,卻並沒有坐下,而是先看了一眼就在午門外圍列陣而立的六千甲兵。
崇禎雖然不通軍事,但是建奴兩次入關,進圍北京,他見過了許多的勤王兵馬。
但是那些勤王的兵馬帶給他的感覺,從來沒有一支有現如今在午門之外列陣的這支軍隊一樣強烈。
哪怕是昔日秦良玉所領的那支縱橫西南的白杆精兵,氣勢也才堪堪有如今這支軍隊的一半。
崇禎下意識的握緊了
第二百八十章 獻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