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銃炮種類繁多,不知總兵大人想要鑄造何種銃炮。」
薄鈺眉頭微蹙,看起來有些猶豫,沉吟了片刻之後,似乎是心中下了什麼決斷,而後出言道。
「恕學生直言,紅夷大炮造價昂貴,用來攻城摧牆效果雖然斐然,但是用於陣斗炮戰卻是並不實用。」
「紅夷大炮動輒重逾數千斤,極為笨重,轉移極為困難,填裝困難,射速極慢,華而不實。」
薄鈺神色凝重,微微躬身,沉聲言道。
陳望眼神微動,薄鈺這樣的見解這個時候無疑於是異端中的異端。
明末之時,其實明軍已經是算是點錯了科技樹。
在崇禎前中期時曾經興起了一股購買紅夷大炮的熱潮,從小型的紅夷大炮到大型的重炮,價位最少百兩起底,一直到數千兩不等。
最大的紅夷大炮甚至重達七千斤,僅炮彈就重二十三斤。
明時一斤差不多等於現在六百克,一磅約四百五十克,兩者換算下來,打出去的炮子重達三十磅。
三十磅的火炮放在艦炮之中都稱得上是重炮,更何況是在路上。
先不說紅夷大炮的造價如何,單說其射速和裝填緩慢難以形成密集活力,對於人馬殺傷效果有限,就已經是不適應於陸戰。
而且在陸戰之時,兩軍對壘列陣而戰,兩陣相互絞殺彼此攻伐轉進。
火炮自然不能只打一個地方,而這也就暴露了紅夷大炮的另外一個缺點——轉向緩慢。
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因為紅夷大炮的轉向緩慢,所以很多時候往往無法及時的提供火力支援。
以為以上的幾點缺點,紅夷大炮守城與野戰之時發揮出來的作用其實並不大,這也並不能說紅夷大炮不好。
畢竟這樣的重炮設計出來就並非是為了野戰和守城,它起初被設計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海上艦船之間的交鋒,還有……攻城拔寨!
不過如今北方的形勢,明軍哪裏還有主動出擊的力量,向來攻城的只有清兵。
崇禎六年四月的時候,孔有德率叛軍及家眷從山東登州叛逃後金。
孔有德的叛逃引發的後果極為嚴重,甚至為明廷在之後的覆滅而埋下了伏筆。
孔有德叛逃之時,不僅帶去了二十餘門紅夷大炮,更重要的是,他還帶過去了後金急需的艦隊,鑄炮工匠,還有精銳的炮手。
正是因為孔有德的叛逃,後金也就是之後的清軍攻城拔寨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清廷對於火器和火炮極為重視,不僅組建了一支名為「烏真超哈」的火器部隊,甚至還開始軍中大規模的推行火器和火炮。
而明軍也受到清軍大量製造紅夷大炮的影響,也開始大量的鑄炮,雙方在十餘年的時間之中不斷的革新着自己的兵備和武器。
這也是為什麼,在松錦之戰之時,明清雙方動用了火炮火器甚至到達了駭人的地步。
很多的時候雙方交戰最為激烈的並非是短兵相接之時,而是炮兵之間的對轟。
「原本這些火炮都是紅夷用於海上艦船的重炮,並不適合於陸上野戰和行軍。」
薄鈺沒有察覺到陳望神色上的變化,仍然誠懇的在勸導着。
「學生並不建議總兵大人鑄造此種重型火炮。」
「而且,當初跟隨着學生造炮的工匠基本都留在了南直隸,只有十多人跟着一同來,就是想造紅夷大炮,一時半會也難以造出。」
陳廣去往南直隸首要的任務是去請薄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次要的任務,就是募集能夠鑄炮的工匠。
不過募集鑄炮工匠很是麻煩,畢竟在這個時候會鑄炮的工匠都是軍匠,雖然陳廣帶的錢很多,但是沒有門路有錢也難花,這些事情也不能放在台面之上來。
跟着薄鈺一起到漢中府來的鑄炮工
第二百零三章 野戰炮和自生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