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撤隴西,便幾乎是將關中之地讓給漢國。
此番回去了,下次要打進來,只能用非常困難來形容。
甚至不僅打不了關中,甚至連隴西之地,涼州各郡都護不住。
這些地方被魏國統治的時間不久,魏國的影響力,並沒有完全深入基層,那些士族豪強見到魏國虛弱,漢國強勢,加之關中被漢國佔據之後,隴右與西涼之地,其實已經和魏國斷絕了。
如此的話,他們還肯賣命?
曹真對人心還是看得比較清楚的。
到時候,怕是他被人賣了都不自知。
但不回撤隴西,朝着左馮翊轉進,這個抉擇,又是千難萬難。
且不說現在他離蓮勺重泉有數百里的距離,光說在敵境之中,要想穿越重重阻隔,這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況且
他方新敗,後勤補給都已經成了問題了,選擇轉進左馮翊,是一件要冒大風險的事情。
萬一鄭渾堅持不住,被漢國擊敗了,他這番轉進左馮翊,豈不是去送菜的?
深入敵境,情報不通。
曹真知曉,他接下來的選擇,將十分關鍵。
「還是先收攏兵卒,等收到各方訊息之後,再來決斷罷!」
他現在只剩下一千多騎,等聚攏騎兵,解決後勤問題,之後再來做抉擇也不遲。
在曹真心中,他更傾向於轉進左馮翊。
退回隴右,這是弱者的行徑,而且治標不治本,只是拖延敗亡的速度罷了。
到了左馮翊,匯合魏軍主力,與左邊的郝昭所率的步卒左右對進,如此的話,勝負還尚未可知。
奪回關中,這才是治標又治本的選擇!
夏日。
天氣酷熱。
武關道中,有一支披甲軍士緩緩行進。
為首的乃是一個虎背熊腰的紅甲將軍。
不是關平,又是何人?
武關道開闢於商末周初。
荊楚部族首領鬻熊受封為楚子,在率領族人自關中移居江漢的民族遷徙過程中開拓此道。
武關道利用秦嶺北側灞水河谷和秦嶺南側丹水河谷聯接開闢而成。
主要路線是:由長安東行,過灞橋後折向東南,經藍田縣坡底村,上七盤嶺,繞蘆山南側,過藍橋到藍橋鎮,溯藍橋河而上,經牧護關翻越秦嶺梁,順丹水支流七盤河下至黑龍口,折東行經商州、丹鳳縣出武關,經山陽縣出漫川關,復經上津達於荊襄的路線,稱上津路。
此刻關平便率五千南陽兵跋涉於此。
他臉上滿是堅毅之色,但手底下的兵士,卻是有苦說不出。
武關道沿丹水北側行走的,山道不廣,林木遮被,路又多在山頭或山腰,可以形容它是「一山未盡一山迎,百里都無半里平」,可見其道路比較難行。
雖然能運送輜重,過馬車,但車輪陷於石縫泥潭之中的事情時有發生,尤其是現在正是夏日漲水的時候,許多道路都被沖毀了。
於是乎他們不得不臨時改變道路,於阻水澗處別開偏路,以避水潦。
行軍只能用緩慢來形容。
別說是攻武關了,在這個月內到達武關,都是一個問題。
「長安已破,拿下武關,打通武關道,關中便保住了。」
在漢國拿下關中之後,武關道便是關中的後勤線,也是生命線。
早一點打通,就能為漢國節省海量的糧草。
益州的百姓省吃儉用,十份糧草運送過去,能有一份到關中?
而打通了武關道之後,益州的百姓,便不必輸送糧草到關中了,轉而由江州通過水路運送到荊州,再由荊州轉運到關中,其中旅途的耗費,大大減少了。
而且荊州的糧草也能運到長安了。
運送的糧草到關中越多,益州百姓征糧的數目就越少,日子自然也就更好過了。
打通武關道,是現今的重中之重!
「將軍,可要休整一番?」
行軍半日,軍中兵士中,已經是有一些生出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