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詔戚繼光和譚綸入京覲見!」
乾清宮,朱載坖手上拿着以往的邊關奏報,若有所思的說道。
歷史上,隆慶朝自初月開始邊關危機就沒停過。
僅是隆慶元年,在初月,二月,三月,七月,九月五次蒙古攻擊邊境,極大的威脅了京師和國防安全,耗費錢糧無數,死傷慘重。
一個國家,周邊沒有敵國才能安定發展,最起碼和周邊國家政權要和和平相處,不能處處樹敵。
有明一朝居高不下的軍費就是明朝極其糟糕的國際關係的直接體現。
要安心發展經濟,人口和技術,和平是必須的!
但現在困擾明朝最大的兩個難題:北邊蒙古,南邊倭寇,都是鬧得最厲害的時候。
歷史上倭寇問題因為隆慶開海終於消停了,可以出海貿易了,那些倭寇也不用走私來燒殺搶掠。
tmd!說是倭寇,但裏面相當一部分人都是沿海地區的本地人!就是因為明朝的海洋貿易是官方經營,說白了就是海貿的錢都進了宮裏,民間不准私自出海。
然後就有很多亡命之徒看到了出海貿易的巨大利潤,不惜跟倭寇同流合污來走私賺錢。
南邊的問題可以通過開海來解決,而北邊的問題,歷史上的隆慶也通過隆慶義和來解決了。
但是在朱載坖看來,這些還不夠完美。
比如,雖然開海關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了中國市場,也為一條鞭法的施展提供了基礎,但是這些白銀的流入把國內經濟搞得是一團亂麻。
還有跟蒙古議和,雖然雙方開互市,通過貿易都得到了彼此需要的,但是雙方依然是敵對和隔離的狀態,明朝沒有趁機拉攏和分化草原各方勢力,漸漸的為老奴的崛起製造了大環境。
朱載坖把精力首先放到北邊防線上來,南邊現在倭寇還不是鬧事的時候,一般都是到了夏天他們才會來犯。
在朱載坖看來,永遠解決北邊防線問題的辦法只有兩個,第一個是聯姻,第二個是馬克沁。
因為草原惡劣的生存環境決定了只要這片蒙古高原還在,這裏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世界上一流的騎兵。
直到馬克沁問世。
但是朱載坖別說機關槍了,就是燧發槍要怎麼弄都不知道,自己指望不上幾個世紀後才問世的馬克沁。
火器是必須要搞得,自己不懂可以讓別人去搞嘛!華夏大地永遠不缺天才!
而且也可以從西方引入技術,再自己仿製。
但是單純依靠軍事優勢來維持的和平遠還不太穩妥,只有聯姻+火器才是永遠解決北患的根本之法。
聯姻只是第一步,在它之後的經濟控制和軍事控制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徹底把蒙古高原從文化,思想,經濟,政治全方面納入大明,徹底成為明朝的一部分。
什麼?明朝不是不和親嗎?
確實是不和親,但是可沒說不能聯姻。
比如,朱元璋的嫡次子朱樉,第一代秦王,就娶了王保保的女兒為王妃,其中的原因就是朱元璋知道蒙古和明朝不能永遠處於敵對狀態,因此想要在立國之初想通過聯姻來拉攏王保保。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後來篡位成為皇帝的燕王朱棣,身為王爺時期也娶了蒙古軍閥吳允誠的女兒。
當時朱老四鎮守北平,是第一個面對北方蒙古的藩王之一
朱棣上位後,吳氏被封為惠妃。換句話說,這個蒙古女人成為了大明皇帝的妃子。
類似的皇族通婚還有幾個,但都是漢族王爺娶蒙古族女人,並不是明朝的主流。
所以啊,明朝官方從來就沒有說過不能聯姻哦!
有點扯遠了。
朱載坖詔戚繼光,譚綸,等人入京,有自己的幾個打算。
這些人都是東南抗倭的骨幹力量,趁現在東南沿海倭寇還沒有出海的時間,自己要見見他們。
因為朱載坖要巡視九邊!
親自去看看九邊重鎮真實的情況,不然自己心裏實在是無法踏實。
而這就需要戚繼光,譚綸的
26章 內閣被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