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如今也不年輕了,將近六十歲的人。
由於常年在海上漂泊,落下了一身的病。
兩人再次見面,像是有說不完的話。
為了能好好敘舊,楊軒把鄭和直接拉到了侯府。
並讓人準備了一桌的好菜。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話匣子一打開,兩人便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三寶啊,你現在也到了該頤養天年的時候了,就別再想那些事兒了。」
楊軒說道。
「侯爺,三寶一介殘缺之人,幸得太宗看重,才有今日。」
「下西洋,不僅僅是我的夙願,也是太宗的心愿啊!」
「現在,我只想以這殘缺之身,再下一次西洋。」
鄭和追憶道。
自永樂二十三年第六次下西洋回來後,他就再沒出過海。
朱高熾繼位後,就停了此事,也沒有提起過。
主要是那個時候,事情太多。
朱老四留下的一攤子事,需要朱高熾去處理。
但朱高熾在位的時間太短了,鄭和根本就沒有機會。
朱瞻基繼位後,要忙着處理老爹的後事,鞏固皇位,繼續老爹的事業等等。
事情也不少。
鄭和就這樣沒了下西洋的機會。
楊軒看着鄭和眼中對大海的嚮往,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以他對鄭和的了解,若是不能再下一次西洋,恐會成為他的遺憾。
當!
楊軒放下酒杯,對鄭和道:「現如今,大明國泰民安,朝廷穩定,有精力安排一次下西洋。」
「你之心愿,我懂,我會給陛下上一道摺子,請求他同意你出海的。」
「順便再看看趙王如今過得怎麼樣。」
「三寶在此謝過侯爺。」
鄭和舉杯敬酒感謝。
他是發自內心的。
「你我都認識這麼多年了,說謝,就太過生分了。」楊軒笑笑。
聞言,鄭和也跟着笑了笑,心中涌過一股暖流。
既然答應了鄭和,楊軒就肯定不會食言。
沒多久,他就寫了一份摺子,讓人快馬送往京師。
這幾年,朝堂上下的注意力基本上都在大明國內。
對海外沒有永樂年間那麼上心。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海外是不能放棄的。
朱瞻基在收到師叔祖楊軒的摺子後,發現自己這幾年,確實疏忽了海外。
他從小就跟在師叔祖身邊學習,耳濡目染之下,也明白海外對大明的重要性。
安排三叔前往舊港,也是為了大明。
據他的了解,這幾年,蘇門答臘島一大半的地盤都已經落入了三叔的手中。
南洋好幾個國家都派遣使臣來大明抗議,要求讓小老三還回他們的土地。
但這朱瞻基怎麼可能會答應。
他是知道整個計劃的。
再說了,那是倭寇佔領了他們的土地,自己三叔打跑了倭寇,倭寇佔領的土地,自然是他三叔的了。
這跟大明有什麼關係?
抗議,也得找對人啊!
不得不承認,師叔祖出的那個主意確實不錯,就是有點缺德。
不過,朝堂上卻是有一部分人認為大明乃是天朝上國,豈能侵佔藩屬國的土地。
建議朱瞻基下旨申飭小老三,讓他將土地還給藩屬國。
讓人生氣的是,這樣的觀點,支持的人竟然不少。
迂腐,愚蠢!
朱瞻基深受師叔祖楊軒的影響,心裏很明白,所謂的天朝上國是打出來的,而不是靠嘴皮子吹出來的。
只有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別人才會安靜的聽你講道理。
所以,朱瞻基並沒有搭理這些人,嚴格執行着計劃。
不久,朱瞻基便下旨,命戶部,江南織造局等籌措下西洋需要的物資商品。
另外,又給各造船廠下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