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感覺,這名字還挺陌生的。
但隱隱約約又覺得這名字在哪聽過。
他繼續看內容。
「伍千里是一個兵,一個很純粹的兵。粗人,識字,但不多。脾氣倒是執拗」
看到這句形容,許鑫微微點頭。
他很喜歡這種文風。
不需要過多華麗的辭藻,直接上來就點題,通過一二十個字就把一個角色的形象豎了起來。
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文檔。
6231字。
心說好傢夥,還沒一章網絡的字數多呢。
而這時,他手機「叮」了一聲。
拿起來一看,有人加他。
【蘭小龍】:許導您好,我是蘭小龍。
許鑫直接通過,主動發了個表情打招呼後,說道:
「蘭老師,我正在看您的故事。我們一會兒溝通。」
無論蘭小龍的資歷如何,介紹人是段毅宏,就憑這一點都得給面子。
「好的。」
對方回復的也很快。
接着,倆人沒了溝通。
許鑫點了一顆煙,開始安安靜靜的看這個故事。
他閱讀的其實很快,整個故事也就用了十來分鐘,就看完了第一遍。
不過
抗美援朝時期的戰爭故事?
他直接百度了一下「長津湖」,然後又百度了一下。
當看到了那句【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時,眼神動了動。
就着百科,把關於這戰役的大概匯總都看完後,又在心裏把這個故事結合了進去。
然後暗暗的點了點頭。
這故事,還不錯。
這是他給的評價。
但要說他多感興趣麼?
其實倒不至於。
首先這個故事很主旋律,而既然是主旋律,在影視圈裏是有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的。
比如形象必須正面,必須體現我軍強大等等。
現在好多抗日神劇,其實就是把這個不成文的規矩給「放大化」,但尺度拿捏不好,才搞出來個什麼「從褲襠里掏出個手榴彈」,「一槍在八百里外幹掉了鬼子」之類的名場面。
他不抗拒主旋律,畢竟這也是一份功勞。
但
他是導演,要拍電影,不單單看的是故事,還要看劇本。他要從裏面了解到到編劇的想法,思維,然後結合自己的想法,看能否碰撞出那種讓他心動的火花。
而現在這個故事,太單薄了一些。
就像是一篇流水賬。前因、經過、結局。
但並沒有讓人感覺到很動容。
只能說,在了解了《長津湖戰役》這光是看到百科,都能從裏面感受到當年的那些最可愛的人到底有多麼「可愛」之後,他覺得這是一篇很不錯的流水賬。
筆鋒簡練,老辣。
故事性也足。
可要說拍電影目前他沒看到劇本,一切都還不好說。
坐在電腦前思索了一番,他點開了楊蜜的QQ,在上面寫到:
「蘭老師,故事我看完了,並且已經了解了一下《長津湖戰役》的大概。我的評價是,故事性很不錯,但能否拍成電影,需要您把劇本構建出來。目前來看,如果單純以伍千里這個人的視角拍,能延展出來的東西不算多,屬於很單調的電影。
如果可以,我希望您能在劇本構建時,突出幾位配角,不僅僅是美軍的反派,還要有一些能讓普通人更動情的「人」。
並且,既然是以伍千里為視角,那麼我希望可以朝着「糙中有細」這個方向走。不要刻意的煽情,您可以在創作劇本時,參考「留白」,只寫出來正面人物的壯烈,把其他的留白留給導演來表達。
故事的整體很完整,也尊重史實。不過在這裏我覺得您需要注意一下在草創劇本之初時的立意,您到底是想描述大場面,還是「戰爭的一角」。
我覺得這兩點您需要衡量好故事結構里各自的比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