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年,朝堂上再次發動大禮議。此次張璁等人全力發動進攻,而楊廷和這邊則苦苦支撐。
嚴嵩背叛了夏言,背叛了楊廷和,堅決站在了嘉靖這一邊,為嘉靖的親爹派大大增強了力量。
而楊廷和為首的乾爹派則未能繼續得到張太后的支持,楊廷和三次請見張太后,都被張太后拒之門外。
這個結果楊廷和早有心理準備,自從兩個國舅被下了詔獄後,他就知道張太后一定不會再出面了。
但楊廷和沒有放棄,他決定帶領乾爹派的官員做最後的抗爭,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
雙方在朝廷上激烈爭執,嘉靖作為滿級英雄時不時親自下場壓制對手,勝利的天平終於一點點倒向了嘉靖。
然後,就在乾爹派崩潰的前夕,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兒發生——夏言反水了。
如果說嚴嵩的背叛讓乾爹派們咬牙切齒,那夏言的背叛則讓乾爹派們心灰意冷,本就敗局已定,此時再無懸念。
夏言一直是楊廷和最親密和得力的戰友,連他都背叛了楊廷和,當時人們都覺得夏言太不地道了。
可如果在幾十年後反過來再看,人們就會明白,這件事,一定是老謀深算的楊廷和一手策劃的。
因為楊廷和知道,接下來最後的絕望一戰中,自己這一派的官員即將全軍覆沒,張璁和嚴嵩會得到重用,相繼登上自己的首輔之位。
這些人靠大禮議之功上位,不管當首輔本身當得好不好,是不是好官,但肯定都不會跟嘉靖作對,不會想着制約嘉靖。
要想制約嘉靖,必須在自己這一派中,留下一個最能幹的人,加入到對方的陣營中,獲得重用才行。
夏言就是這個計劃的不二人選,他高傲堅定,心堅如鐵,不管到什麼時候,他都會堅持以相權制衡君權的理念。
事實證明,夏言做到了。整個大明朝三百年的江山里,像夏言那樣制衡皇帝的內閣首輔,只有張居正能超越。
但夏言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當時背負背叛楊廷和的罵名,到後面成為大明第一個被砍頭的內閣首輔。
準備好了這條後路之後,楊廷和就告病辭官了。嘉靖沒有挽留,直接將張璁從次輔之位提拔到首輔之位。
而陣前起義的夏言和嚴嵩,也都獲得了重用,以告知天下:朕很大度,棄暗投明,前途無量!
楊廷和離去後,嘉靖立刻發動了最後一戰:詔諭禮部,十四日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這就意味着,嘉靖正式決定了,不認孝宗當爹。不但如此,嘉靖還要讓自己的爹進入太廟!
太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地方,有人進去就得有人出來!但太廟裏的人都是皇帝,嘉靖的親爹沒當過皇帝啊!
已經做出退讓的乾爹派們徹底被激怒了。失去了楊廷和的他們,迅速選擇了一個新的帶頭大哥——楊廷和的兒子楊慎。
按理說楊慎當時還只是翰林院修撰,官職不算高,但他爹是楊廷和,他自己是前朝狀元,身份還是極高的。
楊慎召集乾爹派官員,大聲說道:「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弟兄們,國家養着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死的,今兒個就是今兒個了!
兩百多名乾爹派官員,聲勢浩大的衝到左順門,跪地不起,哭聲震天,要求嘉靖收回聖旨。
嘉靖躲在後宮裏,仍然被這些人的哭聲搞得心煩意亂,連回籠覺都睡不成,接連下旨命令群臣退散。
但官員們橫下一條心,豁出去了膝蓋,就是不走,一直跪到午飯都吃完了,還是不走,照舊大哭。
嘉靖眼看連午覺都沒法睡了,真急眼了,當即搖人兒叫來了錦衣衛,逮捕為首者八個官員,下詔獄。
其實到此時,嘉靖仍然沒想真的
第七百八十一章 我來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