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紀錄片初步計劃是分成三次來拍攝。
第一次的拍攝,就是了解和體驗預備航天員的日常生活和訓練。
第二次就是去了解關於火箭研發、製作的幕後故事。
第三次就是4月24日的航天日,觀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發射。
聽攝製組和宣傳部的意思,好像是打算前面兩次拍攝作為上集播出。
就像電視劇電影上映前都要提前預熱一樣,為神舟十八號的發射增加話題和關注。
「亦哥兒,今天的流程你都記住了吧?」導演向李亦徵詢了一句。
「沒問題,聽你們安排就好,我很多東西都不懂,如果到時候說錯話了,麻煩你們提醒我一下。」
在這次的紀錄片拍攝中,航天局宣傳部的孔曉光希望李亦可以拍的有趣一點,李亦比較擔心自己有趣過頭了,卻沒被其他人注意提醒,這要是被播出去
那畫面太美,不敢想。
順風順水了許久的李亦,久違地找回了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有點類似於第一次錄製三餐的心情,不過更加忐忑和嚴陣以待。
攝像頭一開機,李亦就找回了綜藝咖的本能,啪地一跺腳,向面前走過來的中年男人敬禮。
「航天訓練體驗官李亦,向隊長報到!」
面容堅毅的中年男人是一名有着上千小時飛行經驗的戰鬥機飛行員,名叫寧正國,同時也是訓練中心的教練員。
寧正國被李亦的動作搞得一愣,下意識地抬手回禮:「伱好,我是寧正國。」
李亦立馬收斂起嚴肅的樣子,摸着肚子,不好意思地說道:「寧隊長,今天出門着急,還沒吃早飯,不知道.」
旁邊,導演有些擔憂李亦發揮的過於娛樂化。
本來去食堂吃早飯,也是原定的一環,可是應該由寧正國主動提出來,李亦自己這麼一說,顯得多少有點不正經。
導演便向航天局宣傳部隨隊監督的孔曉光問道:「需要調整一下嗎?」
誰知孔曉光卻滿意地點點頭:「無傷大雅,我跟李亦說過,最好是輕鬆一點,這樣觀眾也更容易看得進去。」
孔曉光年紀不大,剛好三十,勉強也算是和李亦同輩,對網絡上的梗啊啥的,都挺了解。
同時也知道,當下的網絡環境,嚴肅、傳統的宣傳方式不是不行,但玩梗和輕鬆的基調,廣大群眾會更容易接受,參與度也會更積極。
現在就有一些官方號在抖音裏面捲起來了。
這次負責紀錄片的拍攝,孔曉光想做出點成績來,還暗示李亦可以按照平時拍綜藝的狀態來拍攝。
在李亦看來,這位曉光同志蔫兒壞蔫兒壞的。
他要是直接要求,李亦會照做,但暗示,他就當聽不懂了。
不然到時觀眾不喜歡,領導也不喜歡,那麼背鍋的就是李亦自己。
不過孔曉光是有點功利心但也沒什麼壞心思,至少沒有對李亦威逼利誘。
而李亦也想為國家的航天事業盡一份力,跟着寧正國來到食堂的一路上,都在想着怎麼可以有趣又不失正經地拍出節目效果來。
至於真按錄製綜藝的狀態來,自然萬萬不行。
李亦錄綜藝其實就兩種狀態。
一種是錄製三餐,除去幹活的時候,都是能坐着絕不站着,能躺着絕不坐着。
另一種是錄製男人幫,時刻都想着整蠱其他老哥。
李亦的視線就不由自主地落到走在前面的寧正國的背後,如果是在男人幫,這個時候可以拔一下褲子.他連忙打消作死的念頭。
在食堂吃完早餐,又隨着寧正國的一路介紹,來到第一個訓練室,裏面擺放着一張椅子,椅子底下有可轉動的軸體支撐,上面還有個「欄杆狀」的佈置用來固定頭部的位置。
「這是我們用來訓練前庭功能的轉椅,航天員需要戴上眼罩,固定好頭和四肢後,以每圈不到兩秒的速度進行旋轉,同時還會上下左右多種運動方式擺動,用來模擬航天員在宇宙中出現失重和迷失空間方位的情況.」
聽着寧正國的介紹,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