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不承認自己是什麼關隴集團的人。
他覺得自己是皇帝,應該跳出世家的圈子獨樹一幟。
然後,全天下的世家,都成了他家的敵人。
所以,雲初覺得正在苟延殘喘的長孫無忌可能不想把河北山東的世家往死里擠兌。
因為,在某些狀況下來講,他們這些世家此時此刻應該是一夥的才是。
想要廢掉世家,首先就要廢掉施行四百多年的九品官人法。
所謂的九品官人法,其實就是漢末陳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
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
大、小中正產生後,由朝廷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將各地流亡人士無論是否出仕皆登記其上,表內詳記年藉各項,分別品第,並加評語。
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審核後將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
此項制度使得當時的官吏選拔有了一客觀標準。
聽起來很公正,但是,在施行的時候,容易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場面。
在這種選官制度下,黔首是沒有資格參與的,由鄉紳們代表了他們。
所以,這個九品官人法就成了世家的生產機器,而根據太宗皇帝在造反過程中得到的經驗來看,世家,才是對皇權威脅最大的一群人。
陳勝吳廣這種揭竿而起的人很容易被剿滅的,黃巾軍這種烏合之眾,也很容易被士紳群體分割包圍,最後被分而吞之。
世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有錢,有糧,有地盤,有人才,堪稱具備了一切造反的先決條件,接下來,就等着現任皇帝犯錯就是了。
可是,百姓們的數量雖然龐大,大部分卻是目不識丁之輩,雖然偶爾能出幾個驚才絕艷之輩,也因為數量上的劣勢,不是世家豪門的對手。
萬年縣有口五十餘萬,然識字的人,只有三萬餘,這中間還要剔除大量的沒資格做官的商賈。
所以,大唐現在的科考制度,吸收的大部分人員,為寒門,或者小地主這一個階層的人。
雲初也是世家出身,只不過這個世家跟別的世家追求不同,人家玄奘追求的是佛法的昌盛,要的是信仰,跟李治的皇權風馬牛而不相及。
在佛門,玄奘自己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世家。
這些事情都是雲初在國子監求學的時候慢慢弄清楚的,也就是在那個階段,雲初才發現自己的努力實在是微不足道,作用遠不如坊間傳聞他跟玄奘有關係這個流言。
現在,人們已經認定這就是事實了,因為,從雲初開始搞事情開始,以玄奘大師為主持的大慈恩寺就對他進行了全方位無微不至的關懷。
以至於雲初將玄奘大師接到雲氏家廟的事情發生之後,就連李治都是一笑而過,認為這是雲初在給玄奘大師養老,只與親情有關,與政治沒有半點關係。
也就是因為有玄奘大師這麼一個清靜無為的高僧存在,李治才會相信雲初當官也僅僅是為了完成建設長安的宏願,就像僧人發下的宏願,要修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一般,是同一個道理。
所以,清靜無為,一心建設長安,才是雲初能在官場上繼續求存的基礎。
而這些年下來,雲初也表現出了強烈的修建長安,完成自己宏願的行為,沒有貪瀆,沒有摻雜不好的政治目的,以律法為準繩,不賣任何人的賬,這就是李治心目中最好的國都地方官的模板。
即便將來專門認命雲初為長安京兆尹,在他看來,雲初不過是長安這座宏大寺廟的一個主持而已,算不得什麼大事。
他李治有這樣的心胸,容納一個無欲無求的寺廟主持,甚至還可以給他一定的幫助。
搞清楚了自己的基礎所在,搞清楚了自己的優勢所在,雲初準備利用這一次東征,儘可能的為萬年縣謀取更大的利益,如果雲初在東征中表現得過於澹泊,這才是對他有害
第379章 還是心思單純一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