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伯府有處別墅,位於秣陵湖畔,一到秋天,登上別墅里的高樓,就能賞萬樹金朱,這處別墅因是喬子瞻立軍功獲得的賞賜,平邑伯不「稀罕」,而任氏因聽了瀛姝的建議,乾脆就拋開了伯府內的瑣事,帶着侄女住在別墅里消閒,她在這裏接待薛娘子,倒是更加便宜。
先是讓林澗陪着客人遊園賞景,直到午膳後,任氏才讓侄女避開,她知道薛娘子不會平白無故前來攀交。
「我有一些話,女君莫嫌唐突。」薛娘子很直接,一句話略作鋪墊,就把聽的那些風言風語,三個版本都講了,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知道羊太君的所作所為,更明白這件事必然不是女君授意,當然也和喬世子無關,應當是喬嬪故意為之。」
「娘子為何做出這樣的推斷?」
「我不願說謊,但有些事,恕我不能向女君明言。」薛娘子知道重生的事情非同小可,說出去多半會引火燒身,重啟的時下,不少事發生了改變,但都沒有她參涉其間,這就說明世上絕非僅只她一個重生人,且別的重生人,勢必利用「先知」這個條件企圖改變歷史,在權爭這方戰場上,上陣的人會越來越多。
而她,暫時還只想躲於幕後。
「好,我不多問,只洗耳恭聽。」任氏也極乾脆。
薛娘子莞爾一笑:「平邑伯會因喬嬪涉入儲爭,但喬嬪沒有勝算,如若喬世子不與平邑伯府割裂,必會為喬嬪牽連,喬世子及令郎,為君國驍勇之士,盡損於儲爭着實令人惋惜。」
割裂!又是一人勸他們割裂!!!
任氏心中大覺震撼,她甚至覺得遠處山嶺那片艷麗的秋光都滲出了幾分悽厲,陣陣涼風,捲來依稀的血腥之氣,讓她目眩,不由得扶緊了憑几。
「女君若是信我,我願助女君一臂之力。」薛娘子又說。
「你為何?」任氏還是忍不住疑問。
薛娘子又是一笑:「我曾經看過一卷閒書,屬志怪傳記,講的是一個隱居山野的人,偶拾一面銅鏡,每逢月圓之夜,鏡中都會顯出一些場景,是關於執鏡人未來的遭遇,執鏡人知道自己的餘生,大覺索然無趣,於是改變了隱居的想法,他帶着那面寶鏡入世,靠着寶鏡,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
我未拾得寶鏡,但我卻從這卷書里,大抵預佔了自己的人生。
家父便是閒人,我身為女子,比家父更加懶散,三年前我無奈之下聽從親長之命,定了婚事,我自覺我這懶散的性情,大抵是很難為夫家所喜的,更奈何黎郎命薄,夭折於婚前,世人都知道我孀居家中,不瞞女君,我雖不是因為情義而為黎郎守節,但確然不願再嫁,我已經決意安守自在,在亂世之中,力求一體歡愉。」
任氏其實不大能理解薛娘子這般心態,在某些觀念上,她很保守,但她並非一個無趣和死板的人,她尊重他人的想法,因此聽到這裏,任氏點了點頭。
「這對我來說不難,因此我忽然像拾得了寶鏡,從寶鏡中,我能看見我自己終於在家中花苑遍植得萱蘇;經我親手改造的屋舍,冬暖夏涼;我養的朱鸝和黃犬都善解人意。我大隱隱於市,身上無病,心上無事,春鳥便是笙歌。可我忽然覺得那樣的人生毫無意趣了,因為我的這裏。」
薛娘子抬手,指指自己的腦袋:「很清楚一個道理,我不是一個隱士,我如果真的嚮往林泉無憂之境,我就不會如此眷念市井之居,家父也一樣,避世,只因為無力去改變。
我很欽佩喬世子,卻時常惋惜他當年急馳入城時,帽冠微側尚且引得世人盡皆效仿,然而卻並無太多人效仿世子遠離權爭卻忠事君國的氣節,大豫有如一個病人,病態盡顯,幸有氣骨未遭病變,這個『人』才不至於藥石無醫,我在想,我能不能以我的綿薄之力,保護大豫的脊樑。
我現在從『寶鏡』里看見的就是,喬世子和任女君,賢伉儷正為孝悌逼難,未久前發生的兩件事,南澤里命案杜昌是臨湘里老所稱頌的孝子,但他卻因為移情他人,對結髮妻痛下殺手;虞門父子奸、殺一案,更加引發輿論譁然!
孝與仁皆為儒家主張,原本也是君王治國的根本,但杜昌事件揭示的是孝子非盡仁善,虞門事件坦露的則是父不父,子不子。」
「娘子這
第177章 那就豁出去戰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