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賣得最好的,還不是可口可樂,而是是來自渝市的天府,他們的可樂配方比較獨特,喝起來有種清爽的感覺。
然而,未來三四年的時間內,可口和百事將會開始發力,大規模的宣傳,鋪貨。
兩個巨頭,在未來四年內,將會在國內大規模投資建廠。
目前他們只有京城、津港、珠洋、深城幾個地方有生產線。
但到了四年之後,他們的生產線遍佈全國。
可口和百事的營銷策略和推廣經驗,自然是本土品牌完全沒法比的。
更不用說別人還有最先進的生產線。
可口和百事也沒有用多高深的手段,就簡簡單單的直銷加上爆產能,就把八大國產可樂品牌殺得丟盔棄甲。
僅僅四年之後,原本比較出名的八個可樂品牌,產量佔比僅僅剩下不到4%。
到了1993年,正值內地加入「關貿總協定」,輕工部的人做出判斷,在我們加入協定後,市場將會進一步開放,國內飲料生產企業也會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加入改革的浪潮,爭取那一線生機。
由此做出了決策,與外資合作,改造本土的飲料企業!
93年和94年,輕工總會分別與可口和百事公司簽署了共同發展飲料的合作協議,並在協議中要求「兩樂」在建立灌裝廠的同時,必須附帶生產至少30%的國產品牌飲料
又指定八大廠分別與外資合作。
八大廠中,八王寺、山海關、嶗山、江漢二廠與可口可樂合作。
天府可樂、亞洲汽水、北冰洋歸了百事。
正廣和陰差陽錯因為股權問題躲過「合資化」的結局。
這個決策有些與虎謀皮的味道,目的是想學習外資品牌的先進技術經驗,引進更好的生產線,實現曲線轉進發展,把這些地方飲料廠救活。
然而,資本家可不是大善人,怎麼可能讓你借雞生蛋!
面對送到嘴邊的肉,當然是毫不猶豫地一口吞下。
本土飲料品牌落入他們手裏,非但沒能起死回生,反而被迅速邊緣化直至停產。
這件事就被稱為兩樂水淹七軍。
至於剩下那個,是海城的正廣和,雖然沒有被可口和百事收購,勉強苟活了下來,但也成了一個地方性的小品牌,沒過多久也放棄了可樂市場,轉做飲用水去了。
趙山河想起這件事,頂多只有一點點唏噓,但對於消亡的八個品牌,卻是沒覺得多可惜。
因為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先行敗下陣來,成了地方性質的小品牌,為了謀求生路,才被丟出來和可口、百事合作的。
換句話說,輕工部當時本來就打算放棄掉這幾個廠子了。
哪怕沒有被可口和百事吞併,也會逐漸消亡,正廣和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這八個品牌沒了,也不代表國產飲料就跪下了,它們並不是國產飲料的全部,還有哇哈哈和樂百氏等等品牌,當時發展得非常不錯呢!
趙山河知道,李志明之所以對正氣飲業這麼警惕,就是因為可口在國內目前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僅僅半年時間,正氣飲業就從南城的一個小品牌,做到了遍佈長江以南。
如果正氣飲業有進入碳酸飲料領域的計劃,那對於可口可樂來說,將會形成巨大的挑戰。
眼下,可口正在加大投資建廠的力度,可以說是最虛弱的時候。
要是等到兩三年之後,李志明才不會和自己這麼客氣!
李志明打聽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又和趙山河閒聊了一會,就起身告辭了。
趙山河將他送出了廠子,回到辦公室之後又沉思了起來。
正氣飲業要不要做碳酸飲料呢?
碳酸飲料,一直是飲料行業中市場份額佔比最高的那個分類。
不過這幾年飲料品類越來越多,果汁、乳製品、茶飲料等等,接二連三的湧現。
碳酸飲料的佔比也在不停下降,80年代初能有90%,到現在已經只有60%出頭了。
第675章 碳酸飲料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