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蓬萊殿,楊貴妃看到蕭去病愁眉不展,笑着問道:「輔臣,怎麼有心事?」
蕭去病難過道:「陛下,阿姐,去病之前一直在山中修道,師父要我輔弼陛下,去病也想有一番作為,為大唐做一些事情。
但畢竟初入紅塵,涉世不深,做事又只憑本心而已,不懂得圓融轉寰,以致屢次違逆陛下。
之後又因為大唐金銀幣的事情,得罪了滿朝大臣,在出征宥州又得罪了各內附部族。去病就是愣頭青一個,現在滿朝大臣和各族使節都容不下我。
去病單身一人倒沒什麼,有阿姐庇護,陛下又寬宏肯原諒去病的過失,倒也無憂。可是那些跟着去病的親衛和四海商社的員工,卻要無辜受到牽連,因此心中難過。」
楊貴妃聞言,滿是柔情地看了一眼李隆基,嬌憨道:「三郎,這幾天來,你也看到了,輔臣已經知錯了,三郎也該消氣了,就饒過輔臣吧!」
李隆基笑得開心得意,自從那天看到蕭去病跪在地上被玉環拿荊條打,他的氣消得差不多了,而且還說不出的快意。
因為他從蕭去病的眼中再也沒看到那種高高在上,藐視眾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蕭去病終於在自己面前低下了他高貴的頭顱。
你仙家弟子又怎麼樣,還不是要在我這個皇帝面前屈服,這種成就感比在大殿上接受幾萬人朝拜還讓他高興。
其實李隆基不知道是,蕭去病之所以那樣,只是認同並感激楊貴妃對自己的好而已,跟他一點關係沒有。
至於後面的事情,則純粹是李隆基的惡趣味罷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這個時候,看到蕭去病說的這麼可憐,李隆基心裏那種操縱一切的優越感和滿足感就噌噌地往上冒,開心笑過之後,李隆基醞釀出一個嚴厲又語重心長的表情。道:「知道自己的錯處就好。
年輕人有理想,有抱負,想有一番作為這些都不是壞事,但世上的事情哪能都由着本心直來直去。別說是你。就連朕,就連太宗高宗皇帝做事也不能隨心所欲。
每件事情,在做之前,總要考慮方方面面的結果,找到其中的平衡點。要講究制衡,再徐徐圖之,就這樣也不一定能夠做成,就更別說像你這樣了。
就說這次禁惡錢,若是有玉環這各關係,朕又保着你,只怕早就被滿朝大臣攻擊得永無翻身之地了,才三天時間,彈劾你的奏本就有人高了,都被朕壓下來了。」
頓了頓。李隆基的運氣和緩不少:「不過,現在碰了個頭破血流也不是壞事,吃一塹長一智,就當是個磨練,以後做事你也就能多一些圓寰,不至於滿朝招敵。
到那個時候,朕也可以多交付一些事情給你做。朕對一直都寄予厚望,輔臣你可能體會朕的一番苦心。」
之前李隆基以己度人,一直想不通蕭去病明知道禁惡錢會得罪很多人,為什麼還要那麼做。現在終於有些明白了,這不就是個愣頭青嗎,有理想,有衝勁。行事卻不夠老練靈活,率性而為。
這樣一想,李隆基一下又對蕭去病放心起來,他已經準備用類似操控李亨的辦法來控制蕭去病,就是放任安祿山和楊國忠對他的打擊,蕭去病想要生存。只能更加的依靠自己,更加賣力地,聽從自己的指揮做事。
蕭去病連聲感謝,然後恭謹地表示回去一定好好體會他的苦心,然後說起了自己的打算:「……臣其實無心朝廷爭鬥,因為這會嚴重損害臣的修行。既然滿朝大臣和各部族使節都容不下自己,臣就想跳出這個漩渦,到洛陽去,專心賺錢和建設武學,陛下武學還是要建設啊!」
李隆基和楊貴妃一下愣了,楊貴妃急道:「輔臣,好好的為何突然要走?」轉頭有抓着李隆基的手道:「三郎你看,你本是想磨練輔臣一番,但其他人卻把他往死里欺負,你快幫幫輔臣吧。」
李隆基有些失望,厲色道:「輔臣你太讓朕失望了,怎麼才受一點委屈就心灰意冷,想要逃避,你適才還口口聲聲說想為大唐做些事情。」
「陛下,不是的。」蕭去病誠懇道:「臣是有感於這次大朝會,像蘇祿國,獅子國,室利佛逝等國,還有一些連名字都沒的小部落,他們拿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來進貢陛下。
其實我們是被騙了,他們
第一百四十二章 見龍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