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在國內和國外的受重視程度不一樣,楚軒你知道嗎?」王佳衛拿着塊糕點咬了口,他看了眼楚軒,說了這麼一個話。
國內的微電影產生不了幾個利益,致使短片的存在還不流行,國內的市場也不太關注短片。
縱使國內有些電影節設置有短片獎,但基於以上原因在,這個獎就算拿下了也沒有太大意義,難以產生良好的後續效果。
也是如此,這幾十年以來,國內的短片非常少,拍短片的導演更是沒幾個。
即便年年都有短片冒出來,基本上都是各大學院的導演系學生用來應付畢業的。
也是因此,國內很少出現用心製作的短片,也少有用心製作短片的導演,除了第六代導演賈章柯等人在短片領域打出了國際名氣外,其餘的都是一些經歷無數失敗還在尋求出路的籍籍無名之輩。
縱觀戛納成立以來的歷史情況,由華國送審的短片不足二十部,入圍並獲獎的短片也就寥寥幾部。
這是國內對短片不重視的原因,也是國內的電影市場還未全面發展起來的原因。
不管是什麼原因,華國短片在國際上沒什麼分量,這是無法去論辯的事實。
相比於國內的短片局面,國外在這方面的影響力則截然不同。
四大電影節都有最佳短片獎,且四大電影節面向全球,這份影響力能夠產生的價值自然就不一樣了。
大半個世紀以來,大把的沒背景沒資源的導演,都是通過低成本的短片獲獎出名,然後再有資本的投資,最終才踏上電影圈功成名就。
久而久之,在國內不受重視的最佳短片獎,在國外的電影節里是備受關注的大獎。
在媒體們和業內人士眼中,但凡獲得四大電影節最佳短片的導演,就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全球知名導演。
「大概了解一點。」楚軒說道,劉藝妃和文木野也點了點頭。
國內國外的影壇形勢不同,這他們事先也了解過。
有戛納的國際影響力在,短片如果獲獎,媒體們在全球範圍內同樣會跟電影一樣大肆報道,讓作品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短片獲獎也說明該作品導演的市場潛力。
有了作品知名度和導演的市場潛力,那就有資本願意投資,有了投資就能拍真正的電影了。
這也是全球很多不知名導演每年拍短片角逐獎項,以及媒體的報道和資本的青睞,才把短片的地位捧了起來的原因。
這些他們也懂。
「你們的《希望》有點特殊。」王佳衛卻是笑着說道:「從沒有過一部短片,能在國內引發熱度,還有央視『六公主』的幫忙,導致你們的《希望》備受國內市場關注,這是以前從沒出現過的事。」
眾人微微一笑,看了看楚軒和劉藝妃。
《希望》作為一部短片能夠有熱度,除了科幻屬性吸引人外,主要就是這小兩口的人氣加持。
看看張子怡,看看鄒迅,看看李栤栤,這幾個超人氣演員有誰會去拍短片?對於她們來說拍短片這是一件很掉價的事。
沒有知名導演和高人氣演員的加成,媒體也不稀罕去報道沒人氣沒影響力的事物,國內以往的短片沒人關注也正常。
但擁有超人氣的演員楚軒和劉藝妃,恰逢面臨要交付畢業作品的時候,也是在產生了特效大片夢想的時候,決定以短片開始並完成了《希望》。
這個時機就很巧妙,在外人看來這並不掉價,畢竟人家楚軒和劉藝妃是為了畢業作品,這是一個完全說得過去的理由。
隨着楚軒和劉藝妃的人氣越來越高的趨勢,他們的作品《希望》自然也就備受關注,即便是不知道的新粉絲,也會去上網查詢給扒出來,意圖跟上老粉們討論《希望》的節奏。
一個短片在國內能有如此熱度情況,確如王佳衛所說的,這就挺特別的。
「
第622章 無形之中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