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來了10月下旬,公牛以5戰全勝的戰績,結束了今年的季前賽。
儘管球隊才集訓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整體的默契還沒完全培養好。
好在公牛隊內大多球員都是老將,他們知道在球場上該怎麼打球。
再加上公牛的戰術也不複雜,基本上就是球星持球吸引防守,給角色球員製造更好的得分機會這一套。
在公牛打球,角色球員只要具備一定接球投籃能力,再兼具空切偷雞能力就完事了。
所以,明明庫里、杜恩、約基奇都沒怎麼發力,但公牛還是打得很順利,季前賽5戰全勝足以說明一切。
真要說起來,公牛還有一個優勢,那是能贏的比賽更容易一下來。
畢竟隊內替補主要都是老將,即便是有新秀基本上都是三年級、四年級。
反觀其他球隊,季前賽下半場球星不打,那麼肯定還要派上新秀練兩下子。
而公牛這邊呢?那就有點不講球德了!直接派上一群經驗豐富的老傢伙!
也是因此,公牛基本上不會出現失誤,也不會因為比分落後或者進攻沒打成,出現心態上的問題。
所以,五場季前賽當中,即便有兩場上半場打完公牛還處於比分落後的局面,可一旦下半場開打,就能很快靠着隊內的老將將分差追回來。
有這麼一群板凳匪徒坐鎮,公牛在下半場非但不會丟分,反倒可以更好的贏下比賽的勝利。
對比那些還在鍛煉新秀的球隊,公牛這個做法,確實有些欺負人。
不過公牛就是老將多,而且老將還沒徹底融入球隊,如今有了這麼一批人,總不可能放着不練吧!
總之,現在公牛兵強馬壯,即便不是完全體,贏球也變成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季前賽五連勝不是什麼偶然事件,到了常規賽等到庫里、杜恩、約基奇一齊發力,公牛還能展現出比季前賽更強的統治力。
所以有些時候,季前賽就是球隊的晴雨表,能夠預示新賽季到底能走多遠。
歷史上就有不少球隊,季前賽全勝,最終贏得了那個賽季的總冠軍。
不過五場的季前賽和八場的季前賽還是有區別的,畢竟前者樣本更小。
可問題是,今年NBA的賽程賽制稍微有些調整,往年季前賽打8場,今年最多就6場。
由於小球時代降臨,儘管比賽強度比起以往下降了不少,可因為比賽節奏快了許多,再加上NBA球員上科技過於頻繁,導致傷病率遠高於十幾二十年前。
聯盟官方為了保護球員,儘可能降低傷病率,所以就縮短了賽程。
季前賽階段,原先的8場比賽,改為球隊自選4到6場季前賽。
球隊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跟其他球隊商量是否要打季前賽。
不過,四場保底的季前賽還是要打的。
如果球隊無法提前做好選擇,那麼聯盟官方就會主動給出安排。
就說今年的公牛,本來公牛管理層選了要打6場,畢竟多打一場可以多磨合一下團隊。
而與公牛一起打比賽的球隊,也是說好了的,畢竟公牛流量大,季前賽的門票也能賣錢,能賺一點是一點。
可因為聯盟官方橫插一腳,公牛的季前賽場次就出現了變動。
聯盟官方安排公牛打常規賽揭幕戰,而季前賽12天打6場的話,平均2天一場。
然後考慮客場轉場問題,賽程太密集了!
這無疑增加了公牛球星的傷病風險。
又因為公牛是本賽季第一流量球隊,NBA的收視率有賴於公牛來帶動。
這些年隨着流媒體、社交媒體的發展,NBA又逐漸趨於飯圈化。
這就導致,球星的身體狀態、傷病風險,都是聯盟官方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而這也是這些年判罰尺度越來越松,球星端菜、賣飯、碰瓷、假摔被大肆縱容的原因。
說回公牛,就是聯盟考慮季前賽賽程太緊密,有可能增加公牛球星的傷病風險,於是聯盟官方主動削減了公牛一場季前賽,讓公牛在常規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