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海材料實驗室中,正當徐川忙着對銅碳銀高溫超導材料測試的時候,另一邊,沽城,針對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的二次驗算,也終於完成了。
帶着驗算後的數據與模型,高弘明迅速趕回了金陵。
按照沽城國家超算中心工作人員以及彭鴻禧院士安排的兩名建模人員的看法,這次模型的驗算相當成功。
在模擬添加各種初值和變量後,除了對計算力的需求會出現增幅外,模型的運轉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這一回復,讓他激動不已。
儘管不是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專業人員,但能被安排過來配合輔助可控核聚變工程的施工,他還是懂一些東西的。
而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等離子體湍流的控制,是可控核聚變技術中極難的一環。
目前無論是各國自行研究的實驗堆,亦或者國際合作的ITER項目,在等離子體湍流的控制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
即便是在等離子體湍流控制方面佔據極大優勢的仿星器,也沒能做到長時間的控制。
目前在等離子體湍流控制方面,仿星器最長的運行時間是日耳曼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仿星器『螺旋石7-X』試驗堆創造的六分鐘。
這還是在更換了19年下旬時更換了頂級水冷偏濾器的情況下。
而六分鐘,換算過來就是三百六十秒。
這個成績相對比走托卡馬克裝置路線的ITER來說已經很長,ITER項目托卡馬克裝置運行最長的時間也不過是一百多秒而已。
相對來說,發展更晚的仿星器『螺旋石7-X』試驗堆已經提升了數倍。
至於國內,目前創造的記錄是廬陽的「人造太陽」EAST實驗堆,運行時間101秒。
這個數據比國際合作的ITER項目略低,但也足夠證明華國在可控核聚變這個領域上的實力了。
只是對於商業化長時間維持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運行來說,六分鐘和一百秒其實同樣短暫。
相對比可控核聚變來說,可控核裂變發電,能維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發電。
只能說,要想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還任重道遠。
但現在,可控核聚變的光,已經透過了黑暗中照射了進來,控制等離子體湍流的希望,就在他手上!
迫不及待的,高弘明想要飛奔回去和那位分享這個好消息!
他堅信,有了這個模型,國內的可控核聚變一定能領先全世界。甚至,在那位徐院士的帶領下,十年內成功商業化可控核聚變技術也不是不可能!
川海材料實驗室中,針對高溫銅碳銀複合材料的超導測試已經逐漸進入了尾聲。
隨着最後一輪磁感應強度測試數據的出爐,實驗室中,歡呼一片!
「22.714T,我們成功了!」
「152K,22T的高溫常壓超導材料!不可思議,竟然真的做到了!」
「牛逼!老闆!不愧是諾菲雙獎雙院士得主!」
「咱們老闆出馬!就沒有他搞不定的難題!」
看着屏幕上的磁感應強度,實驗室中輔助測試的研究員們握緊着拳頭,一臉的激動。
152K,平均22.1T的臨界磁場強度,銅碳銀高溫超導材料的優異性能,打破了目前高溫超導材料界的邊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歷史記錄。
所有人都一臉激動的看着站在人群中央的那個年輕人,他的出現,就像是天神降臨一般,再難的問題,到了他手中,也變得輕而易舉了。
人群中,徐川看着激動的研究員們臉上也帶着笑容,他開口道:「辛苦各位這段時間的加班工作了,作為獎勵,給各位三天帶薪假期!年底的獎金和績效,也不會少的!」
「另外,今晚我請大家聚餐,地點隨便你們挑!」
話落,房間中就再度歡呼了起來。
「謝謝老闆!」
「老闆大氣!」
「牛逼!」
「調休!老闆,這三天假期能調休不,我想和年假湊
第三百四十五章:時代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