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光貴手中接過數據資料,徐川認真的翻閱了起來。
高能中子束的輻照問題,一直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世紀難題。
高能中子們最麻煩的地方並不在於自身攜帶的輻射,而是它可以與不同元素的原子核相撞。
中子與各種原子核相撞,會出現「中子激發」現象,產生不穩定同位素,使物質具放射性,損壞物質的結構。
簡單的來說,有些像原本材料是一家四口,兩個中子+兩個質子組成了恩愛的一家人。
然後外來的高能中子撞到原子核後,像個小三一樣強行的插入進去了,然後,家庭就破散不完美了。
目前科學界對中子輻照難題進行處理,一般都是使用中子慢化材料和慢中子吸收物質配合使用,來截停中子輻照。
其中中子慢化材料分重輕元素兩種,重元素主要為常見的鉛、鎢、鋇等金屬材料。
它們可阻滯快中子,降低中子束的能量,使其成為慢中子。
而經過重元素慢化的中子,還需要輕元素再進一步慢化,才能被慢中子吸收物質吸收。
這一步主要是使用水、石蠟、聚乙烯等高聚氫的材料進行處理。
經過輕元素處理後的慢中子,才能被含鋰或硼的材料,如氟化鋰、溴化鋰、氧化硼等材料徹底吸收消滅。
否則即便是再慢的中子,也具有對材料或人體生物的破壞性。
光是處理中子就這麼麻煩了,而可控核聚變第一壁材料還要承受高溫、氘氚高能粒子、伽馬射線、離子污染等各種問題。
即便是通過原子循環技術和輻射隙帶構建的材料有着吸收輻射與射線的能力,要尋找到一種能夠讓中子通過、面對高溫、保持自我修復的材料也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
尤其是在排除掉金屬材料這一選項後,就更難了。
畢竟非金屬材料中能夠面對數千度高溫的根本就不多。
陶瓷材料算一個、碳材料算一個(石墨、金剛石這些也是碳材料)、複合材料也算,不過這個的種類就繁多了,且只有部分可用。
目前來說,能承受三千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非金屬材料,就這些。
而這些材料作為第一壁材料,基本都有各自的缺陷。
所以在聽到這位趙教授說他們研發出來的新型材料可能有着應用在第一壁材料上的潛力時,徐川內心是相當驚訝的。
畢竟從他正式下達研究第一壁材料的指令到現在,時間也就兩三個月而已。
哪怕是他一開始就指明了方向和相關的方法,也有着川海材料研究所那邊的材料計算數學模型的輔助,這個速度也有些太快了。
花費了十來分鐘的時間,徐川認真的將手中的數據資料完整的看了一遍。
從手中的資料來看,趙光貴他們研發出來的是一種碳納米管+碳纖維增強碳化矽+氧化鉿基複合材料。
從屬性上來看,類似於耐高溫複合陶瓷材料,具備大部分耐溫高溫陶瓷材料的性質。
不同的點在於因為主體結構是碳納米管與碳纖維增強碳化矽材料的原因,在導熱系數方面相對比陶瓷材料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普通的陶瓷材料的導熱系數在0.5-1W/m·K之間,而這種複合材料,導熱系數在52.11W/m·K,超過了石墨的40W/m·K。
當然,50W/m·K的導熱系數,在一些特種陶瓷裏面並不算什麼。
比如碳化矽(SiC)陶瓷基材導熱率能達到120-490 W/m·K,氮化鋁(AlN)陶瓷基材的導熱率為170-230 W/mK。
這兩種陶瓷基材算是陶瓷基材中導熱系數最好的了,不過它們的耐高溫程度都不夠。
絕大部分的碳化矽一般超過1600度就會融化,而氮化鋁最高雖然可穩定到2200度,但依舊達不到3000度的要求。
當然,如果僅僅是溫度不達標的話,通過水冷設備還是可以維持住溫度的,關鍵點在於中子輻照對於金屬鍵的破壞。
氧化鋁雖然是陶瓷材料,但鋁金屬鍵是核心支撐鍵,中子輻照對金屬
第三百九十九章:上天都在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