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主要是三個疑點,第一則是北宋滅亡時,四十七代衍聖公攜帶孔府傳承寶物南下,
當年金兵南下,為了顯示他們是正統,就扶持了一位衍聖公,這位衍聖公就是留守孔林的第四十七代衍聖公的侄兒孔璠,
自此南北衍聖公出現,這裏的孔璠到底是不是真的,並不確定。」
「第二階段是三朝衍聖公並立,當年蒙古人南下,發現衍聖公不見了,乾脆又立了一個位衍聖公,
南宋立的孔端友、金朝立的孔元措、蒙古人立的孔元用,後兩者身份依舊可疑。」
「到了元太宗五年的時候,蒙古人打下汴梁,活捉了孔元措但孔湞這個人出身有問題,因為他母親改嫁
元帝也被搞煩了,一怒之下,四十三都沒有冊封衍聖公。
四十三年後,又是一系列複雜的操作後,冊封孔元孝的嫡長孫孔思晦為衍聖公,
問題就出現在這裏,他的父親叫孔浣,但無論是宋史,還是元史,都沒有這個人的記載,
孔家千年傳承和世襲從未斷過,為什麼沒有孔浣的記載?
只有一個猜測,那就是孔思晦不是孔家人,是元廷為了孔家氣運,用蒙古人的孩子代替了孔思晦。」
「陛下,古籍上說,元世祖讓南宗第六代衍聖公孔洙進京,冊封為衍聖公,可孔洙拒絕了,元廷為了糊弄世人,就弄了一位蒙古人為衍聖公。」
「陛下,以上都是數本古籍記載的一些推測,真假不知道,禮部、翰林院等都可以作證,請陛下聖裁!」
崇禎點了點頭,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點着,身為後世之人,他或多或少看過一些關於孔府血脈的八卦新聞。
說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了孔家有蒙古族基因。
但這並不能說孔家是蒙古人,經歷匈奴南遷、五胡亂華等等以及元廷將宗親子女嫁到孔家,以此籠絡孔家,也會融入蒙古基因。
但如果按照李若漣的說法,那孔家是真的有問題了.
不過真與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煩這個世修降表的孔家,是成為他文化改革等等額的一個絆腳石,必須得幹掉。
「諸位愛卿,此事事關重大,都說說吧!」
說說?
眾人心中暗自吐槽,這事兒是能隨便說的嗎?
但不說吧,似乎有對不起孔聖。
眾人將目光看向了禮部尚書劉宗周,禮部掌管五禮之儀制和學校貢舉之法,達於天下,以贊上導萬民,以布邦教,是群臣之中最有資格在此刻說話的。
劉宗周似乎感應到了背後群臣的目光,暗自吐槽了幾聲,隨即出班了。
「陛下,臣以為,雖然這幾本古籍鑑定是真的,但其內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有待考證,是不是再尋找有力證據後再行定奪?」
瞧瞧,啥叫說話的藝術?
什麼叫圓滑?官場老油條?
劉宗周的的這番話充分解釋了,認可古籍真假,照顧皇帝面子,但對內容真實保持懷疑,還舉了幾個古代的例子,而且還贊成繼續徹查。
簡直是兩方都不得罪。
「其他人呢,有沒有想說的。」
「陛下,臣以為這書本身就有問題,不是真假的問題,是保密性的問題,
既然是元廷使的瞞天過海之計,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為什麼要記載在古籍之中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陛下,臣以為黃大人言之有理,這實在是有悖常理!」
「陛下,孔家乃是天下讀書人的聖地,乃是孔聖之後,沒有十足的證據,這會激起天下讀書人的怒火的。」
「陛下,律法歷來都是講究疑罪從無,無罪推定,要求有完整的證據鏈,口供、書證、物證、證人證言、檢驗結論、勘驗筆錄等,少一樣都無法結案,
如今只是一本古籍,這恐怕難以讓天下人信服!」
有了劉宗周的帶頭,其他大臣都紛紛發表着自己的看法,大多都是禮部、翰林院、國子監、督察院的官員。
都是持反對意見的,理由就是沒有確切的證據。
崇禎面
第649章 疑罪從無,有罪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