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吊都沒繩子的窘境。
從政權內部而言,足夠的武力保障更大的作用,還是為了讓那些代表問題存在的世族與地方豪強們不敢輕用武力,從而讓問題有着更大的斡旋空間和解決方案。
如果說針對世族的特權限制和對豪強的鄉勢削弱還需要配合其他的政令,長期推行之後才可見成效,那麼針對沙門的制裁則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且經典的案例。
入秋之後,河北諸州貢士考選授職完畢,凡所入貢之士皆無落選,或是供奉朝中,或是授任地方。而在結束了這一次的貢試之後,有預選事的祖珽得授祀部郎中,並獲得了新的任事,那就是前往河北巡察佛道事宜,對於這些方外之士進行一個系統性的甄別。
當然由於北齊境內崇佛毀道,所以此行主要目的還是肅清沙門。祖珽抵達河北後,先用一個多月時間走訪河北諸州那些中大型的寺廟,針對河北沙門現狀進行了一個摸底,然後便又按照朝廷的指令返回鄴城,召集境內一眾僧侶加以經試,合格之後再授予度牒,成為朝廷承認的傳經法師。
這套路自然還是因循針對關中沙門的那一套,但河北僧人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畢竟打也打不過,逃的話且不說腳程多遠,逃往他方生活又能比得上留在河北?
北齊崇佛侫佛,故而沙門整體也是泥沙俱下、素質低劣,想要糾錯滅佛自然再簡單不過。但沙門在北齊所佔有的巨大的信仰份額卻是不好處理,齊主高洋之所以崇佛滅道,固然是與其人信仰好惡有關,但也與北齊民情信仰密切相關。
歷史上周武帝滅齊之後,雖然將滅佛的政策也推行到了河北,但到了第二年其人便去世,在河北僧侶上書懇求之下,繼任的周宣帝便又下令恢復了河北佛教信仰。河北滅佛所持續的時間,只要一年多而已。
李泰對於沙門佛教的態度向來都是加強監管,而不是直接消滅。此番加強對河北沙門的管理,他也並沒有將所有沙門都定為異端,而是在其中挑選出一批可以拉攏的對象出來,那就是河北的佛教律宗僧徒們。
所謂的律宗,便是研習和傳持戒律作為自身的修行方式,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條條框框的規定來管住自己,做到真正的清心寡欲。這種修行方式倒是跟如今李泰對自我約束甚嚴的狀態有些相通,但想想也知道必然不可能獲得眾僧侶的信仰和支持。
真正的律宗誕生於唐代,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隨着天下統一、政權穩定,朝廷的力量越來越強,管制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大,和尚們如果不再自修戒律,可能就要面臨一個肉身被超度的下場了,故而律宗成為當時佛門顯宗。
不過如今律宗的前身也已經出現,這些僧侶們鑽研佛門《四分律》,而《四分律》也是後世佛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戒律,如今已有河北高僧慧光在四分律的基礎上又撰《四分律疏》,傳教於弟子,也是未來佛門律宗的學說基礎。
因此在這一次鄴城經試當中,除了對和尚們進行一個佛經的測試考評之外,《四分律疏》也成了考試的內容之一,經律一起進行考核。
由于慧光和尚早已去世,但其弟子門徒卻仍在,對於朝廷將其傳律欽定為官方律文,這些和尚也是深感榮耀,頓時便成為朝廷政令在河北最熱情的支持者,為了這一場經試也是前後奔波、多方宣傳。
但這卻苦了其他的河北僧侶們,這些和尚之所以投身沙門,固然也有一定的信仰因素,但更多的還是出於對利益的貪求,哪怕為了做個樣子,佛經或許還會了解一二,勉強可以應付。
但除了極少數心懷虔誠者會研習戒律之外,誰又會對此深入鑽研?甚至河北相當一部分和尚,都根本沒有聽過《四分律疏》的名字,如今居然要作為考試內容,那自然是抓了瞎。
更要命的是,戒律不同於佛經還有着極大的自我理解和解讀空間,每一條目都是清楚明白的寫着僧尼們該要如何持戒、不能違反怎樣的規定。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一目了然,容不得敷衍糊弄。
所以一場經試進行下來,超過九成的和尚被直接剝奪了傳法修行的資格。
當這一結果出出現的時候,整個河北自是群情譁然,和尚們固然不忿,但更廣大的信徒民眾們卻是更加的憤慨不已,這些和尚高高在上、不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