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死了,沒有秋風五丈原,也沒有原來歷史上那樣的鞠躬盡瘁,而是死在南中孟獲的軍營中,死在一名為夫報仇的英烈女子手中。∈↗頂點小說或者他有着很多的遺憾,但畢竟是帶着笑容離開的,他的笑容,直到入殮的時候,趙舒都還沒有完全的明白。這樣一個智者的心思,原不是趙舒能猜想的,可是那笑容之中,趙舒總還是覺得有幾分的詭異,莫非孔明在臨死之前,當真還為自己設下了一道陷阱?不論怎麼說,孔明終歸是死了,繼關羽,法正之後死了,整個蜀漢帝國終於只剩下趙舒掌權了。在為孔明上香的時候,在趙舒的腦海之中,不自覺地想起了一句話:「世界終於清淨了。」
遵照孔明的意思,趙舒要將他的罪行公佈於天下,所以在回成都之後,孔明的遺體是沒有資格風光大葬的。但畢竟孔明在臨死之前為趙舒做了些事情,趙舒不願意讓孔明的身後之事辦得如此荒涼,於是爭得眾人同意,就在永昌城中,為孔明設下靈堂,祭奠一番。諸人自趙舒而下,對孔明都有切齒之恨,但對其才學謀略,卻都深有敬佩之情,是以這兩日的弔唁都是真心誠意。
蔣琬將孔明遺命轉告趙舒,對於孟獲的條件,趙舒都無有不允。趙舒也愈加地佩服孔明,兩千年後有鄧爺爺的「港人治港」,這個時代的孔明居然也能想到「蠻人治蠻人」。既然人情已經送了,不妨更加送得足些,趙舒就將此議修成表章,使蔣琬先回成都報捷,並再奏請孟獲為「順漢蠻王」,統御諸蠻,下明詔,刻金印,爵位世襲罔替。反正只是空頭名號而已,一不要權柄,而不要俸祿,趙舒何樂而不為?
在趙舒心中,根本沒有漢蠻之分,而且更喜歡孟獲等人豪邁開放的性格,幾日相處下來,更比自命清高的孔明與孟獲顯得親近許多。第三日,桓易引軍而至,趙舒心中更是安穩。此番南征,士卒死傷不重,戰事也不十分激烈,既平定各處叛亂,又使孔明喪命,可謂大獲全勝。趙舒乃命呂凱為永昌太守,馬忠為益州太守,自己便要擇日班師回成都。
孟獲聞趙舒將去,再三邀請其赴族中一行,欲盡地主之誼。趙舒也有心結交,遂欲帶容兒,葉楓,桓易三人而往。或有勸其多帶軍馬,以防不測者,趙舒皆厲聲斥退,乃曰:「孟王血性丈夫,與吾情義相交,何疑有他?」此言展轉傳入孟獲耳中,孟獲更是感激,遂與趙舒在永昌之南,設高台結下盟約,立誓永不再反。立約之後,趙舒等人隨孟獲至其寨中赴宴。
孔明不喜飲酒,不好歌舞,與孟獲相處顯得格格不入,而趙舒既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又能與孟獲一起欣賞艷舞,對那些蠻女評頭論足,讓孟獲大生好感。當晚孟獲又在寨中擺下豪宴,與之共歡。由於趙舒班師在即,孟獲與一眾蠻將都舉酒來敬,趙舒來者不拒,飲下二三十盞,就覺得頭腦發暈,說話舌頭都有些不能轉彎。
酒至酣處,忽然有蠻兵在孟獲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孟獲原本正與趙舒津津有味地看着場中歌舞,聽聞之後,轉謂趙舒道:「將軍稍待,本王失陪片刻。」趙舒此刻有些迷糊,見着孟獲離開,遂問其弟孟優道:「孟王何故而去?」孟優見兄長神色,已經猜到幾分,卻不能明言,乃舉杯道:「家兄失禮,某代為敬將軍一杯,以陪其罪。」趙舒也不問許多,便舉酒一飲而盡。
孟獲片刻迴轉入座,神色之間頗有幾分不自然,趙舒卻並不察覺,只是端着酒碗嚷道:「大王中途卻席,理當罰酒三杯。」孟獲陪笑幾聲,飲酒認罰,又與趙舒一起觀賞歌舞。趙舒已是半醉半醒,身後容兒卻早看出孟獲有些奇怪,便乘斟酒之際,在趙舒耳邊低聲道:「孟王只怕有些言語,你留心些。」趙舒留心孟獲,果然見其幾番欲言又止,遂開口道:「大王莫非有事與吾商議?盡可明言。」
孟獲確實心中有事,現在聽趙舒問及,猶豫片刻,忽然問道:「將軍青春幾何?」趙舒微微一怔,一則不明白孟獲為何問此,二則實在不知道自己的年齡該如何算法。趙舒在後世活了二十年,又在三國混跡十五載,原說該三十有五,可是他的相貌不改,說出這個歲數,又得向孟獲多費些口舌撒謊。孟獲見趙舒不答,恍然記起中原漢人的規矩多,或者年歲生辰是不能隨便告訴旁人的,於是也不為怪,便又問道:「將軍可有妻室?」
趙舒更是茫然,不禁看了看身後親兵裝束的容兒,又想起去世的關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