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他們的社會地位未能達到那些權貴的層次,因此,那些商賈們在光彩照人的商鋪內部挑選珍寶時,總是顯得畏畏縮縮,不敢與那些達官顯貴們爭鋒。
然而,隨着這些尊貴之人的離去,商賈們終於鼓足了勇氣,走進了這家聲名顯赫的店鋪。令他們驚訝的是,當踏入這金光閃閃的大堂,那些曾光鮮亮麗的貨架如今卻空蕩蕩地顯得淒涼無比。
更準確地說,除了寥寥無幾的幾件寶物外,幾乎空無一物。
這一幕瞬間讓他們心中暗罵那些權貴們,責怪他們行事過於迅速而且狠絕,竟然連幾件小物都未留給他們。
尤其當他們目光落在那殘餘寶物的價格標籤上時,更是不由自主地吸了口冷氣。
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些貌不驚人的琉璃之物價值連城,即使是價值最低的,也需上千乃至萬貫之巨。但令李安等人始料未及的是,這些商賈在最初的震驚之後,竟開始如狂風暴雨般搶購,仿佛那天價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
然而,店中唯一未被覬覦的,便是那面巨大的半身鏡以及另外七件琉璃麒麟樽。那面鏡子之所以未動,自然是因為它屬於非賣品,若非如此,定然也早被財大氣粗的買家帶走。
至於那些琉璃麒麟,雖然許多人對其愛不釋手,卻也深知其背後的深意,故無人敢輕易出手。
此次經歷讓李安對當下商人的實力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原以為這些地位不高的商人,其富有程度遠不如那些顯貴,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的財富之厚,遠超預期。
這一切,皆因當代律法所致。眾所周知,商人在社會階層中地位最低,即便積累了巨額財富,也不敢張揚。
他們的衣着、居住條件都受到嚴格限制,即便財富滾滾,也不能穿戴華麗,駕駛的馬車也必須符合其身份。
當然,除非有機會攀附權貴,將自己的商業利益與官員掛鈎,這或許能為他們帶來一絲名分。但這種方式同樣存在不利之處——這意味着他們所賺取的大部分財富都要獻給那些護持他們的官員。
如同依靠在趙丞相府門下的商人們一樣,他們不得不每年上繳巨額利潤,以換取穿金戴銀、居住豪宅、享有眾多僕役的奢華生活。
在那金碧輝煌的店鋪之內,當那些身着平凡布衣的商人們目睹那一件件精緻絕倫的琉璃瓷器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展露了自己深不可測的財力。這一幕,讓李安的心中猶如掀起了驚濤駭浪,他仿佛在琉璃的閃爍光芒中看到了一片廣闊的天地,等待着自己去開墾。他深信,只要巧妙利用手中的牌,定能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當然,這一切都需要細水長流,不能操之過急。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商人們的瘋狂「兜底」,使得開業之日成果斐然。
而當李安在清點當日的盈利時,他驚訝地發現,一日之內的收益竟高達六十三萬一千四百七十兩白銀。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三個十兩銀子的竹簡代金券——若非這些小額代金券的存在,收益數字本應是個整數,絕不會出現七十兩這般的零頭。
這一切,讓李安的心海中掀起了細微的波瀾,雖然這數字龐大,但對他來說,卻似乎缺乏了實感。
或許是因為這筆錢財並非全歸他一人所有,大部分還需上繳給梁青雲。更何況,作為一名跨越時空來到這個世界的21世紀之人,他對於這個時代的貨幣價值尚存模糊。在他眼中,這些琉璃之物與後世的奢侈品相比,並無太多差異,而一件奢侈品的價值往往也是高達數百萬。
然而,這樣一筆天文數字在李安看來或許平常,但在那些賬房先生的眼中卻是猶如見鬼般的震驚。他們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仿佛在李安身上看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奇蹟。一日之內賺得六十餘萬兩白銀,這幾乎是搶劫也無法達到的速度!這一數字,甚至可以媲美梁國一年的稅收,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
由於商品提前售罄,店鋪在開業僅兩小時後,便不得不掛上了告示牌,宣告暫停營業。這一幕讓圍觀的百姓們紛紛困惑,不解這家剛剛開業的店鋪為何如此匆忙地閉門謝客。
而對於李安來說,開業之日的一切已經圓滿結束。他將店鋪的事務安排妥當後,便攜帶着賬本直奔皇宮。在他心中
第240章 銷售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