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五章朝與野,生產過剩,吏部尚書
朱靖垣聽着兒子的說法,真的是稍微有點意外的。
朱迪鑭這個讓官員定期下台的制度,要設計形成兩個互相針對的官僚群體,有點像前世泰西的多黨制。
多黨制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遏制官僚體系腐敗。
但是和所有的制度一樣,一旦機構本身的組成部分腐化了,遏制腐敗的方法也就會變得流於形式。
比如美利堅的兩黨,已經形成了輪流上台瘋狂撈錢,下台之後互相不揭老底的默契。
除非有人動了整個統治集團的利益,才有可能會被神經病槍手做掉。
其他人只要在規則之內撈利益就不會有事。
不過也就是看起來有點像而已。
大明就算真的要建立官僚群體輪換制度,本質上也會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制度。
泰西式朝廷的基礎,是多黨制度與選舉制度。
從上到下的各級衙門主事官員,通常是定期選舉直接產生的。
然後這些被選出來的主事官員,直接任命自己圈子內的人去當各部門官員。
大明朝廷不可能實施這樣的制度。
同時,大明的官員晉升和任職,都是由吏部及下屬衙門負責,都是要通過考核篩選的。
不可能允許主事官自己去選人,就算是秘書都不能讓他們自己選。
具體應該怎麼搞,有太多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吏員異地任職的問題同樣很多。
讓本地人當本地的吏員,不只是因為口音問題,更多的還是成本問題。
外地人根本弄不清楚本地的具體情況。
如果一定程度的可控的腐敗,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行政效率,那麼這種腐敗就是可以忍受的。
基層吏員用本地人就是基於這樣的邏輯。
於是朱靖垣直接反問:
「你這個官僚體系輪換制度,有成熟的想法和方案嗎?
「你怎麼建立兩個相互獨立甚至敵對的官僚體系?具體以什麼條件來區分體系?
「怎麼避免兩個體系互相串聯並形成默契?
「兩個體系輪換期間,下台的官員如何安置?享受什麼待遇?
「如何對他們進行全面的徹底核查?
「兩個體系輪換的時候,必然會導致的衙門事務混亂,如何做好預防和應對?
「以後如何選官?
「關鍵是你考慮過兩套官僚體系的成本問題嗎?
「還有吏員異地任職的問題,你有沒有考慮過基層行政效率會因此降低多少?」
朱迪鑭面對這些質問,也老老實實的回答:
「兒臣目前其實只有比較籠統的想法,暫時還沒有具體的詳細的可以執行的方案。
「具體而言,就是將各個衙門的官僚,都分成『朝』、『野』兩個群體。
「『朝』者在朝執政,正常任職並處理衙門政務。
「『野』者在野整肅,接受審查和考核,接受任職和監督教育,並根據成績和能力預先安排好職務。
「監督在朝體系的所作所為,統計和整理官方和民間的數據,向陛下和百姓匯報實際情況。
「每三年一次,由陛下、百姓、在野體系的三方,共同評估在朝體系過去三年的總體執政水平。
「總體優秀者,可以繼續在朝執政三年,最多可以連續在朝兩次總共九年。
「連續在朝兩次之後必須下野,由原來的在野群體上朝執政,並核算對上一體系在朝時的政績。
「在野者只有大力揭露在朝者的錯誤和腐敗,才有機會讓在朝者提前下
第六一五章 朝與野,生產過剩,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