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魯趕到縣衙報到的當天,就被李唐叫到二堂內,二人寒暄了幾句,李唐便直奔主題:「本縣將昌化縣的架閣庫和承發房一併交給你了,希望張司吏不要讓本縣失望才是!」
張義魯此時心中沉重,雖然進入縣衙充當胥吏與入仕的願景差了許多,但好歹也是有了一絲希望的,只是這架閣庫是什麼地方?可以說昌化縣多年來的積弊都反應在架閣庫,這是一座火山口啊!
「是,小人一定盡力而為。」
看着神色凝重的張義魯,李唐說道:「本縣知道架閣庫的弊端,也知道接手架閣庫是一件苦差事,可沒辦法,積弊總要梳理清楚的,本縣也只能將有用之人放在這個位置上,希望張司吏是這樣的人才!」
張義魯微微變色,抱拳說道:「不知道太爺想做到什麼地步,肯定太爺能給小人交個底。」
雖然張義魯並沒有去過架閣庫,也不是官府中人,可是如今大明朝苛政就在眼前,各種卷宗是什麼樣子,就連平民百姓也是知道一二的,更不用說飽讀詩書、一心想要以商入仕的張義魯了。
此時張義魯隱約覺得,李唐雖然明面上是要梳理架閣庫的存檔卷宗,可真正的目的卻是土地和人口,只是暫時還不清楚李唐到底有多大的底氣和魄力。
李唐說道:「本縣就坐在這裏給張司吏壓陣,對於架閣庫,本縣只有一個要求:弄清楚所有卷宗數據的真偽!」
「不管是魚鱗圖冊還是人口黃冊,本縣只要實數,一點虛的東西都不要!」
張義魯聞言駭然變色:「太爺這是要直接掀桌子啊!」
從二堂出來,張義魯便急匆匆的朝着架閣庫走去。
承發房沒有什麼事情,不過是上傳下達而已,那邊有兩個書手日常值守,不用張義魯操什麼心。
現在張義魯只想着一頭撞死在架閣庫里,這等差事竟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當真是倒了血霉!
「太爺還是太衝動了。」
張義魯快步進了架閣庫,將兩個書手趕了出去,並且囑咐任何人不能進來,隨即便將大門從裏面反鎖,一個人坐在一張板凳上愁眉不展。
「不用看,這裏面的魚鱗圖冊和黃冊全都是一團亂賬,跟實際上的人口、土地實數根本核對不上,就是用來應付上面的。」
「想要將所有的檔案卷宗核准,那就要徹底清查昌化縣全境的人口實數,就要重新丈量全縣的土地實數,這可是要死人的!」
張義魯看着滿屋子的架子和大量的卷宗,不禁搖頭嘆息。
所謂魚鱗圖冊又叫魚鱗圖、魚鱗圖籍、魚鱗簿、丈量冊,是大明朝土地登記簿冊。
「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稅」這一說法在廣東各地廣為流傳,說的就是每一寸土地都有歸屬,都要向朝廷納稅,要實現這一點,靠的就是魚鱗圖冊。
根據《明史》記載,魚鱗圖冊的主要方法是「量度田畝房源,明以字號,悉書主名及田之丈寸,編類為冊,狀如魚鱗,號曰魚鱗圖冊。」「魚鱗圖冊」以稅糧一萬擔為標準,稱為區,區繪總圖。魚鱗圖冊上標註田主姓名,土地肥瘦、稅糧多少等,使得徵收者對田賦的數目一目了然。
只是到了如今萬曆四十年,大明各地的魚鱗圖冊大多保管不善,再加上官員舞弊、隱瞞不報等原因,其內容已經開始與實際脫節,有頗大的疏漏,更是成為地方士紳隱瞞土地、兼併田產、躲避轉嫁賦稅的手段。
黃冊又稱賦役黃冊,是大明朝為核實戶口、徵調賦役而製成的戶口版籍。
黃冊以戶為單位,詳細登載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並按從事職業,劃定戶籍,主要分為民、軍、匠三大類。
民籍除一般應役的民戶外,還有儒、醫、陰陽等戶。軍籍除一般供應軍役的軍戶以外,還有校尉、力士、弓、鋪兵等。匠籍,登記手工業戶,向朝廷承應工匠差役以及廚役、裁縫、馬、船等。另有灶籍,登記製鹽戶。
黃冊的編造程序是,由政府仍把戶帖發給各戶,每年填報,由地方官核實其丁口、田宅及資產等的變動情況,逐年累計的材料作為十年大造黃冊的依據。
黃冊共造四份,上送戶部,布政使司、府、縣各存一
第四十二章 糊弄人的架格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