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慧明帝攜百官於皇陵祭天,迎神、行禮、進俎、初獻、亞獻、終獻,過程複雜而完整。
為了請天神及先祖庇佑大梁,皇帝親祭,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天下萬民豐衣足食,同時感謝蒼天滋潤、哺育萬物。
百官跪拜,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
天子受完賜福,飲福受胙後送神。
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爐焚燒,皇帝至望燎位觀看焚燒祭品,內贊奏禮畢,祭天大典成。
百官高呼:「天佑大梁,萬事昌平,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慧明帝抬手示意百官起立,「方才邊關加急快報入城,現大典禮成,朕就與諸卿共聆這份喜訊,谷國源,念。」
「是。」兵部尚書捧着朱紅色的奏摺走到百官前,「靖康十七年三月十六,徐長元將軍帶領二十萬大梁精兵攻打裕南城,歷時四天,攻破敵方城池,我軍大勝,南齊退兵提出止戰議和。
禮部尚書秦川親率大梁使節於平陽風雨亭與南齊談判,梁國可歸還南齊裕南城及其周邊六個郡縣,但南齊必須賠付大梁黃金萬兩及白銀三千萬,往後每年上交歲貢,否則梁軍將揮兵南下。
南齊應承,待賠款籌齊不日送往京都,屆時我軍再退回龍首關歸還裕南城及六郡。」
話畢,百官欣喜,無一不贊大梁兵將神勇國富民強,兵部尚書谷國源低垂着頭退到一旁,眉頭緊鎖。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慧明帝很高興,負手站於百官跟前挺直胸膛朗聲大笑,「天意如此,我大梁勝齊乃順應天命!傳朕口諭,南境大捷,普天同慶,即日起全國休沐三日,宮中舉宴群臣共享,獅燈龍燈從宣德門出,巡京都三日!」
百官跪拜,「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見皇帝吩咐完,太監高喊:「起駕!回行宮!」
「恭送陛下!」
人群熙熙攘攘散開,慧明帝在侍衛的護送下登車輿離開。
待到行宮,慧明帝換下那一身繁複的冕服,太監端來清熱祛火的湯水,皇帝飲完後,宣三軍都督顧承允覲見。
「微臣參見陛下。」顧承允躬身行禮。
慧明帝抬了抬下巴,「起來吧,坐。」
「謝陛下。」
「事情查得怎麼樣。」
顧承允面色微沉,「影衛回報,裕南城以東二百里有一處長狹道,地面有火油殘留,牆體有刀劍刻痕,定發生過大戰,狹道上方石壁台有馬蹄和車輪印記,似軍隊埋伏所留。」
慧明帝面露寒色,「若有人提前佈置,此處可能坑殺萬人精兵?」
顧承允冷聲,「足矣,只需將狹道前後封鎖不留生門,一旦入內難逃一死。」
慧明帝捏拳怒道:「糊塗!」
這一句糊塗指代不明,顧承允不知皇帝是說入那狹道者,還是幕後操縱者。
他輕垂眼眸沒有接話,自從董家出事後,皇帝先是盛怒定罪,又差他暗中徹查,如今證據浮現,他卻不明皇帝用意。
這件事不出意外是太子手筆,至於他是用什麼辦法將董懷瑜引出軍營前後夾擊還需再查,但太子貴為儲君
「陛下,還查嗎?」他沉聲問。
若是再查,牽連可就大了。
慧明帝眸色冷峻,「查。」
「是。」
「陛下,兵部尚書求見。」太監於暖閣外唱報。
「叫他進來。」
「是。」
片刻,谷國源捏着那本奏摺入內,垂首行禮,雙手奉上密函,「陛下秦大人除了奏本外,還送回一封信。」
慧明帝接過拆開,只見上書裕南城一戰的真實戰況,徐長元二十萬大軍壓境突襲裕南城,可裕南城守城齊軍卻似早有準備,我軍死傷過半才攻破城門,細數齊軍人數,堪堪兩萬。
也就是說,南齊士兵兩萬人守城,卻損了大梁十萬兵卒!此戰,乃是慘勝!
但是秦川怕捷報入城正好碰上祭祀大典,所以特地分兩份回報,因此那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