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何夕並沒有騙他。
何夕來到旅順是有原因的。
是等人。
不過,既然算錯了時間,何夕也沒有閒着的時候。比如船廠。他之前也很惦記,只是一直沒有空。在整個遼東,何夕要關注的事情很多。但是總體上來說,最看重的地方,也就是營口,瀋陽。旅順等而下之了。
並不是旅順港不好。而是旅順港並沒有太多的經濟腹地。但是旅順造船廠,很早就有了。即便何夕有將造船中心轉移到營口的想法。但是這裏也不會放棄的。
畢竟,在大航海的未來。即便造船業有些波動,但是規模擴大的趨勢,是很長時間不會改變的。
這個很長時間,應該是以世紀來算的。
所以旅順造船廠也是不能偏廢的。
於是,第二天一早,何夕就來到了旅順造船場廠。
此刻旅順早船廠正在承擔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造漁船。
此刻十幾米長,數米寬的漁船船身,大片大片的覆蓋在海岸上,一個數量的工匠,正在用各種東西填縫,也就是用各種材料製造的粘合劑,填在木頭的縫隙之中,保持不漏水。
這已經不是第一批了。
真正第一批,已經派出去了。
為了緩解糧食危機,何夕想來想去,只能增加漁業投入。只是,何夕面對很多困難。
第一個困難,就是人手的問題。
很多事情,一開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在北方並非沒有漁民。總體上來說漁民是不多的。一下子擴充這麼多人手,何夕哪裏來的熟練水手。好在高麗移民之中,有不少漁民。再從山東沿岸找了一些。這些人面前,構成了眼前的漁民結構。
第二個困難,就是漁具的困難,船隻,漁具。一下子拿不出來那麼多。
不過,這不重要。
這些人年何夕早就建造出一來,一批技術人員。很容易就改造出來,一系列生產機器。比如麻繩。之前用手工編織,而今可以用上機械輔助了。當然了,這種機械輔助,自然不會是後世所想的自動化。而是讓編麻繩的技術問題,直接變成了體力活,用一個帶輪子鐵架子,只要先編好一個開頭,剩下的就勻速的轉動輪子就行了。
這樣一來,能做這一件的事情,一下子增多了。
這一切生產中心,就在旅順造船廠之中,甚至可以說,旅順造船廠而今也算是漁具廠了。
這其實也不是問題。
何夕面對最大的問題,也就是第三個困難,捕魚這一件事情,本身的不經濟性,與難以大規模展開的困難。
在很多人想來,古代的海洋之中,到處都是魚,捕撈很容易,一出海數千萬斤,怎麼會不經濟了。
其實,去想想就知道了。
如果捕魚真的如此賺錢。如此方便,為什麼中國古代,真正專職捕魚的是被歧視的疍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疍民被歧視或許有其他原因。但是捕魚不賺錢,也是其中一項。
首先,氣候影響。在不能對海上氣候進行準確預測之前,每一次出海都是賭命。出海貿易是這樣,捕魚也是這樣。
其次,技術問題。
這技術上的問題,太多了。簡直是一連串的問題。
先說保存,魚獲沒有冰凍的情況下,不過幾日,就變成一堆臭魚了。根本不能吃了。更不要說賺錢了。這就要求,這魚獲要及時的賣出去。這也讓漁民不能去遠洋。
如此一來,捕魚的範圍其實並不大。
再說,漁網的技術問題。
很多人看到,一網數千斤,那都是近現代的事情。有了化學纖維做出漁網,才有這樣的效果。在古代,漁網最好的材料是什麼?是麻繩,與棉繩做出的網。
且不說這種漁網的承重能力有多大。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