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務員第一百五十一章朱元璋的本心第一百五十一章朱元璋的本心
只是朱元璋知道太子是想當然耳。
因為儒家不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生產方式。儒家這一套體系,由周代發展,一直到現在,幾乎已經成為中國士大夫共識了。
這才是最強大的地方。
什麼樣的敵人是最可怕?
看不見摸不着打不死的敵人是最可怕的?
而儒家就是這樣的敵人,人不能殺死思想。
不要看何夕弄死了不少士大夫,好幾個大儒都死了。但問題是,這就算完了嗎?不客氣的話,即便是朱元璋現在將宋濂的弟子,有一個算一個,全部給殺光。但是不出十幾年,一群新大儒,會重新出現,他們的政治意見,與方孝孺等人或許有差別,但整體上,不會有多少變化。
但是朱元璋的壽命有限,太子的壽命也有限。
怎麼可能緩緩為之,那是等着將來反噬。
但是朱元璋的猶豫,其實並不僅僅是太子方案不可行。
也有何夕的方案,亦不可行。
何夕自己都沒有感覺到,他其實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極限。已經很難更進一步了。
原因有多方面的。
最大的問題是,商人沒有獨立意志,或者說中國商人做附庸做慣了,根本沒有獨立為自己爭取利益的習慣。或許將來會有這種習慣,但是最少現在是沒有的。
即便明清所謂的商幫,看上去是他們支持了很多政治人物,但本質上,這種支持是依附。真正決定權,在這些政治人物手中,而不在這些商人手中。
這些商人要服從政治人物的政治利益,而不是政治人物要服從商人們的商業利益。
這是本質的不同。
對於勛貴們來說,錢從來不重要。何夕用商業利益拉攏他。除卻少部分,其實並不會真心支持何夕。只是何夕有朱元璋的支持,他們不敢得罪而已。
朱元璋對何夕未來的判斷,最有可能。是他死後,方孝孺等人聯合勛貴,廢除何夕一些激進的手段,限制封鎖技術發展,限制先進技術使用範圍,並將何夕帶來的先進技術由幾家勛貴獨自掌管。
如此一來,就消化了何夕帶來先進技術對儒家秩序的衝擊。只需對儒學進行小小的補丁,一切都可以恢復儒家心中原來的樣子,上下尊卑,各安其分。
中國之所以沒有發展出工業革命,從來不是技術的問題。
而今儒家所主導的,以農業為根本,以仁為理念,超穩定的政治結構,根本不允許,大量人口脫離土地。這會被儒家視為對統治的威脅,一個農民兼顧一些手工業,甚至手工業所得的利潤,已經超過了農業的利潤,但是在儒家看來,這是允許的。
蘇州,江南很多地方,所謂男耕女織,本質上就是這樣的。33
但是如果放棄土地,純以工人的身份,大規模聚集生產,那就不行。因為那是朝廷統治的隱患。
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這就儒家的政治理念。
儘可能減少非農業人口數量,但是中國古代農業冠絕天下,早就不是這樣了。已經有了大量的農業剩餘,有人做過計算,在明代一個農夫所生產的糧食,大概能夠供給九個人吃。
明代大量經濟作物的種植,其實也是這種狀況的反應。
但是儒家對於種植經濟作物是支持的。對於,大規模工商業經營是反對,這種反對幾乎不存在任何文獻之中。但是並不需要文獻。因為在地方上,知縣知府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
教化與勸農是地方官的重要職能。而地方有一個地方聚集了很多閒雜人等,不種糧食,聽說很賺錢。但是賺的錢,又不是地方官的。即便是,這種經營規模,也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而工業生產從來是規模越
第一百五十一章朱元璋的本心